闻名全国,驰誉海外的百年老店蔡同德堂药号,是一家清朝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由汉口迁到上海,至今已有124年历史。曾自办药厂、酒厂,销售遍及美国、东南亚等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华老字号药店之一。
1999年蔡同德堂药号为配合上海市地铁二号线建设,自原南京东路320号迁址南京东路450号继续营业,成为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上唯一的一家中药店。它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均有较快的发展,多次荣获上海市各种荣誉称号:
2000年蔡同德堂以上海市中药行业的最高分完成了国家对企业5年一次的换证工作,荣获“上海商业文化建设奖”;
2001年蔡同德堂作为上海首家中药零售企业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零售商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GSP认证)”验收;
2002年“蔡同德堂”商标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2003年蔡同德堂被评为“全国抗击非典型性肺炎先进集体”;
2005年“蔡同德堂健康文化苑”被上海市科普联席会议评为“上海市科普示范商业企业”。
蔡同德堂创始人蔡眉卿,祖籍宁波东乡潘火桥,其上代蔡砚台在汉口经营布业而致富,蔡眉卿是其长子,继承父业创设蔡同德堂药号于汉口,不久鉴于上海租界市面繁荣,人口集中,有利于发展商业,于是将药店自汉口迁来,在上海英租界抛球场北面(今河南中路455号)建造坐西朝东石库门面房屋六进,建筑仿古,装修精致,第一进中为门楼,左右厢房,天井周围屏风栏杆,精工雕刻走马洋台;第二进为店堂,南首丸散柜,北首饮片柜;第三进为客堂,两旁为经理室与帐房间。其后三进分别为料房(工场),储藏与厨房等,刀房(切制原药)设于前进两旁的厢房,细货房设于店堂楼上,店堂悬挂着“鹿鹤寿星”商标图,格斗房设于客堂楼上,正属于南方典型的“前店后场、产销合一”的家庭式作坊。客堂中间横匾“继志”两字并加跋勉励后嗣继承先人创业济世之志,下款署光绪八年岁次壬午李鸿章题,其气势夺人,当时附近有民谣称:“蔡氏同德堂,高高墙头象祠堂……”就唱出了其时蔡同德堂在一般市民心目中既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又因对其规模深大而颇带有敬畏的意思。
蔡同德堂的第一任经理是郑信山,为提高知名度,他特聘儒医编篆并刻有木版《蔡同德堂丸散膏丹全集》。其后,在民国初年的公元1912年,第二任经理汤以尧在杭州湖滨(现六公园之滨)购地5亩建造胶厂,专煎驴皮胶、龟版胶、虎骨胶、鹿角胶、露天鳖甲胶等荤胶和枇杷叶膏和益母草膏等素膏。并在西湖出口处松木场建立专供漂皮所需的场地,从而完备了煎胶全过程的设备。1920年以后又在上海霍山路1087号购地自建酒厂,雇佣绍兴酿酒师傅,自进高粱、栗子酿造白酒,作为配制著名产品虎骨木瓜酒等各种药酒的原料,从而使商店逐步具备了生产各种胶类与药酒的设备和场地,渐渐发展成为当时本市同业中规模与设备最齐全的大型药房,特别是自身创业伊始至20世纪30年代这个阶段,商店范围扩大,业务逐年增长,遂成为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名牌产品,诸如纯黑驴皮胶、龟版胶、虎骨胶、鹿角胶、虎骨木瓜酒、洞天长春膏、癫狂龙虎丸、妇科玉液金丹、肥儿八珍糕等等。特别是1932年“鹿鹤寿星”商标一举在商标局申请成功,蔡同德堂进一步名声在外,营业兴旺。本市市民和外地顾客只认“鹿鹤寿星”图案,看见它即知是蔡同德堂产品,知名度颇高。
其时蔡同德堂的业务范围已从国内扩大到海外,生产的丸散膏丹行销到美国旧金山和印度尼西亚、南洋群岛以及香港和澳门等地,其中纯黑驴皮胶每年外销超过一万斤,虎骨木瓜酒每年外销达10万瓶,据1937年有关资料查实,当时每15市斤驴皮胶可值黄金1两。其后,由于欧风东渐,人们的崇洋思想也影响到中药的业务发展。1937年“八.一三”抗战全面发动,蔡同德堂上海酒厂毁于炮火,杭州胶厂也遭歹徒洗劫损失惨重,且无法生产。3年后,杭州市面逐渐恢复,胶厂房屋幸无大损,经修葺整理,重新生产,上海霍山路酒厂因遭日寇二度战祸,设备零乱散失,于是只能重振旗鼓,添建十余间高平屋,其它酿造设备与生产工具均需彻底重建,由于当时租界人口密集,市场情况畸形繁荣,因此业务不衰,尤以冬令补品更为突出。至抗战胜利以后,洋药充斥于市,中药行业被视为落后,因此未能得到应有发展,更由于币制一再贬值,对正规商业出现虚盈实亏,又加苛捐杂税受害非浅,直至解放。
全国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关心民族工商业,采取一系列扶植工商业政策,提倡要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的光荣传统,诞生于风雨飘摇的上海殖民地的蔡同德堂药号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1956年又通过党对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蔡同德堂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端正了社会主义经营方向;1958年上海蔡同德堂等四大中药店(其余三家是胡庆余堂、童涵春堂、雷允上)的成药制造也合并成立中药联合制药厂生产。从此,中成药进入科学制造时代,为我国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体现经济基础改造的伟大成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75年蔡同德堂从原址河南路迁至繁华的南京东路320号,规模有所扩大。
1980年蔡同德堂被指定为外宾购买中药供应单位和国家指定的使用外汇兑换券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业务蒸蒸日上,经营范围不断扩大。1987年药店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总面积由原来的850平方米扩大到1190平方米,铺面商场营业面积增加到200平方米,二楼商场面积达160平方米。1996年药店又进行了一次店堂重新布局和调整,腾出了80多平方米增设了后商场,对全商场商品结构作了一系列统筹考虑,增辟了不少新的商品专柜,1993年被国家内贸部授予“中华老字号”证书和铜牌。
20世纪末的1999年蔡同德堂为支持配合市政建设需要而搬迁到南京东路450号,成为南京路步行街上唯一的一家中药百年老店,商店总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经营品种达5000余种。商店店面有着飞梁翘檐、古朴典雅的外表和中西合璧,敞达明亮的内部装饰结构的现代化中药商业大厦在人们面前拔地而起,商厦正中墙面上李鸿章书写的“蔡同德堂”竖牌颇为显眼。药店领导相应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特色服务公约项目,以与步行街的高起点相呼应,以“优质商品、优良服务、优美环境”为准则,贯彻“十字方针”(主动、热情、耐心、诚恳、负责),搞好“三个一样”服务(买与不买主动招呼一个样、生人熟人服务周到一个样、外地客和本地客态度热情一个样),实行“五要”(说话要和气、态度要礼貌、买卖要公平、作风要诚实、服务要准快),订立“十个特色服务”(一是小病服务:问病卖药、买药问病、小伤包扎、代贴膏药;二是即需服务:为有急需顾客免费提供茶杯和开水;三是代客加工服务:切参、煎药、煎膏、泛丸、研粉;四是夜间服务:中药配方、零售小商品;五是邮购服务:代办国内外邮包;六是电话服务:电话咨询、电话订货送货上门;七是70岁以上老人一条龙服务;八是军人优先服务;九是中医专家坐堂门诊服务;十是华侨、港澳台同胞优先服务),力争最大程度上以“真情、真品、真价”奉献于社会;以“热心、爱心、放心”回报于四方顾客,在南京路上树立起“买药品到同德,买买不到药品到同德,买货真价实药品到同德”的服务定位,并最大限度地恢复老字号的传统特色。中外宾客在漫步步行街的同时,一跨进蔡同德堂就能在底楼商场随意选购优质天然的中药材、野山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朝鲜红参等各档各类的参茸补品、传统名优,南北中西成药等药品。乘自动电梯进入二楼商场,有全国著名药店的中成药专柜数百种药品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还可选购各类医疗器械和养颜护肤用品,进入三楼是中药饮片配方部,根据不同层次顾客需要,供应普通饮片配方和精制饮片配方二种,在继承和发扬补膏、补酒专业特色,挖掘传统店方、验方加以校验完善的基础上,接受消费者预约定制加工;“蔡同德堂中医门诊部”有20位来自上海各大医院资深的离退休主任、教授级著名中医师为消费者提供各科医疗门诊服务;三楼南面是蔡同德堂健康文化苑,每周日上午为社区居民、顾客和游客提供免费的医药科普知识讲座,是药店弘扬和传播中药文化的阵地。自2000年9月开苑至2005年年底共举办了医药健康保健科普知识讲座138次,来参加听众达9200多人次。
此外,蔡同德堂每年都安排一定的时间,抽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聘请中医专家为消费者免费拟开滋补膏方、免费鉴别真伪名贵药材和药师进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免费咨询服务以及举办诸如物价、计量、质量等免费咨询公益活动,并定期与军民共建单位活动,与所在地区街道开展文明共建活动,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手段,努力进取获得了社会高度的评价。这里不能不提的是2003年春天,对于蔡同德堂药号乃至于整个上海、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肆虐南北,大量人群手持处方涌入店堂抢购预防药品,这时的蔡同德堂完全处在社会的特殊敏感部位,一举一动将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形象和威望,关键时刻蔡同德堂作为一家大店名店,一家市级文明单位,积极组织货源,严守物价政策,严格把握药品质量关的前提下,曾创下连续一天一夜加班加点配药达15000帖中药的历史性记录,在第一时间里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及时服用上抗“非典”的预防药,稳定了社会,稳定了人心,配合政府为“防非抗非”作出了贡献。蔡同德堂因此被评为“全国抗击非典型肺炎先进集体”,作为商店经理顾克珍同志光荣地被评上为全国抗“非典”的优秀共产党员,也是蔡同德堂全体员工的共同光荣。
历经百年沧桑的蔡同德堂的全体员工,正以崭新的面貌在新的工作起点上继续继承和发扬商店传统特色,弘扬中药文化,为振兴中药事业,使祖国的传统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进一步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阔步前进,力争在新形势下,使蔡同德堂的品牌更上一层楼,为跨出上海,走向国际市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作出更大的贡献。
电话:021-63234074
邮箱:scda228@vip.163.com
zyxh@stcma.cn
地址: 上海市福州路107号226室(邮编:200002)
| 协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