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人丹是众所周知的夏令常用药品,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深受人们喜爱。人丹自清代宣统末年(公元1911年)问世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在民国初期人丹上市不久,曾有过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知情者却不多。
人丹的创始人黄楚九,浙江余姚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祖上曾是中医,家道小康。光绪年间黄楚九的家族间发生变故,不满20岁的他就只身离乡来到上海闯荡。小时候黄楚九对祖上传下的一本医书很感兴趣,书上收载不少常见病的中药处方,经常翻阅懂得了一些医道,离家时随带这本书竟派了大用场。他在上海为了谋生,从医书中选几张简单的处方配制几种常用药,在老城隍庙的一家饭店门前摆起药摊自产自销,赚了不少钱。从此发家陆续开了几家店铺,后来竟成了上海滩上既开银行又搞房地产的很有名气的大老板。
当时上海行销一种日本东亚公司生产的夏令常用药品“仁丹”,粒子细小银色包衣,口感清凉有防暑祛瘟功效,市上十分热销。日商在街头弄口大做广告。画面上有个老人头,嘴唇上两撇八字胡子十分别致,头像下有“仁丹”两字,上海人都习称它为“翘胡子仁丹”。
黄楚九眼看日本人倾销仁丹赚去中国人大量银子,存心要竞争一番。经专心研究终于识破仁丹的奥秘,他从医书中选取药方作些修改补充,试制出一种与仁丹疗效相近口感相似的新产品,丸药颗粒较大,并用咖啡色包衣。他把这一新产品定名为“人丹”,并打出具有民族风格的“龙虎商标”,于1911年正式上市。
黄楚九知道要与日本仁丹竞争只有压低售价才能取胜,于是定价不求利润只保血本。这一策略果然有效,上市后很受欢迎,销量逐年递增,不仅占领上海市场,还在全国20个城市设立分销点,成了一个国产知名品牌。
日本人眼看既得利益被黄抢走心犹不甘,又知道黄楚九经营人丹不图利润,在价格上无法竞争。于是采取强硬手段,于1916年向法院上诉,状告黄楚九“仿冒”日本仁丹。有关当局明知日本人无理取闹,然因日方势力强大不敢得罪,只好受理此案,暗里采取拖延办法,迟迟不作裁决。黄楚九决心打赢这场官司,不惜花费重金上下打点。这场并不复杂的官司竟打了十年,还逐级上升直打到当时北洋政府的“大理院”,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为打赢这场官司,黄楚九前后共花掉十万大洋。
中国人民对侵略成性的日本帝国主义素有反感,不时有爱国抗日分子发起“抵制日货”的正义行动。老百姓对遍布全市的仁丹广告也有抵触情绪,据说这个“翘胡子”形象不仅是商业广告,更有其不可告人的秘密。弄口广告上如两撇胡子向上翘,说明这条弄两头可通;两撇胡子向下,说明这是条走不通的死胡同;如一撇向上一撇向下,则向上的一侧有条支弄可以通向另一条路,向下的一侧支弄没有出口。胡子的长短也相表示弄堂的深浅。这广告无疑是替日本兵及特工指路的“军用地图”。
这场官司虽双方势均力敌,但社会舆论倾向黄楚九一方,终于迫使当时中国“内务部”于1927年作出终审裁决,判黄楚九胜诉。理由是两种药品名称不同,外观不同,商标不同,纯属两个不同商品,不存在“仿冒”之说。这场历时十年的国际官司,黄楚九终获全胜。
黄楚九虽然打败了日本人赢得这场官司,可后来却输在中国人的手里。当时上海滩上号称“三大亨”之首的黄金荣,早已盯上黄楚九的财产,他利用在“法租界”的地位及手下众多徒子徒孙,处处与之作对。最后迫使黄楚九创办的“日夜银行”破产倒闭,其经营兴旺“大世界”游乐场,最后也落入黄金荣之手。这又是另一个话题,本文就不作详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