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摘要
内容
网站首页
协会概况
入会申请
联系我们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协会工作
行业信息
溯源管理
管理办法
溯源品种
质量标准
溯源备案
管理平台
会员平台
会员动态
会员名录
加盟公示
政策法规
国家法规
行业规范
团体标准
职业教育
培训政策
培训项目
培训动态
职称评审
技能评价
网上报名
中药师备案平台
信息期刊
《中成药》
会刊信息
服务平台
行情查询
行业统计
申请事项
煎药管理
膏方管理
网站首页
>>
职业教育
>>
药品转战院外市场三大难点!
药品转战院外市场三大难点!
来源:
医药经济报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2-02-14
|
14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医药市场可粗略分为医院市场和院外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以医院市场为主导。近几年,随着带量采购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药品品种纳入集采范围。有些药品既往在医院市场销量不俗,但因集采未能中选,导致医院市场萎缩甚至消亡,不得不转战院外市场。
这样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实践证明,相当多甚至大部分产品转战院外市场仍以失败而告终。何以故?
笔者认为,医院和院外这两个市场,虽有诸多共性,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如果经营者未能注意到这些差异并找到妥善的应对办法,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
0
1
医生主导VS顾客主导
在医院市场和院外市场,药品选择的主导权相差甚远。
在医院市场,除非是单纯的患者要求医生开药(通常是慢病复购药品),如果是标准的疾病诊疗,患者对药品的选择权很小。采用什么品种(通用名)几乎完全由医生决定。此后,选择何种品牌(生产厂家),患者有可能参与选择;但是,如果医生有明显的倾向性,则通常以医生的推荐为准。而且,医院的品牌数量较少,通常只有两个甚至只有一个,可选的余地很小。
在院外市场,患者几乎是完全主导。选用什么品种(通用名)、选择什么品牌(生产厂家),完全是自主决策。无论是药店店员还是药企的推广代表,对患者只能起到导购的作用:介绍产品的作用,患者听进去多少,能够起到多少作用,都难以把握。而且,药店的品牌(生产厂家)往往较多,如果是网上药店(电商),可选择的品牌则更多,显然会使某个品牌被患者购买的几率下降。
0
2
价格优势VS价格劣势
在本轮医改前,医院药品价格通常明显高于院外药品。因此,患者为了节省药品费用支出,复购时往往会到院外药店,从而带来不少院外自然销量。但是,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尤其是集采后的价格跳水,使一些药品尤其是集采药品的院内价格大幅低于院外价格。
如此一来,转战院外市场的这些药品,本来拥有的价格优势瞬间逆转,成为价格劣势。而且,这种价格劣势是无法扭转的。因为,如果能降价、想降价,在集采时就应该去拼价格;另外,如果降价,营销推广费用也就没有了来源。
因此,在院外市场,药品价格高企,远远高于集采药品价格,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如果能给顾客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高价还是可以成立的。问题在于:只有少数品牌能够给出这个理由,比如一些原研药品牌。
0
3
利益驱动VS品牌驱动
如前所述,由于医院市场由医生主导,故带金模式大行其道,立竿见影。但是,一旦转战到院外市场,则由于主导权的转移,带金模式的效果堪忧。
在院外市场,药品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建立品牌,并不只是给产品一个注册商标;更重要的是,让品牌占据某个品类(品种)的某个特性,使该品牌进入潜在顾客的心智,从而获得顾客的优先选择。
如果某药品品牌被众多消费者指名购买,则可视为品牌驱动。例如“钙尔奇”“康泰克”“达克宁”这些品牌药品,即使利润率不高,药店也不得不采购,因为这些品牌能带来顾客。
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商战亦如此。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市场,都面临其他产品及品牌的竞争。只有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找到一个稳固、有利的位置,你的品牌才能真正创造顾客,被顾客购买。否则,它只是货架上的“占位者”,顾客完全有可能视而不见。
集采落标品种(品牌)转战院外市场,看似顺理成章,实则困难重重。经营者不宜盲目冒进,不打无胜算之战。
上一篇:
荣誉奖项 | 市国资委推荐企业上榜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名单
下一篇:
直击国家新医保药品目录上海执行两周
vocational education
职业教育
培训政策
培训项目
培训动态
技能评价
职称评审
网上报名
中药师备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