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童薄片”手工板刀:做药如做人,修制务精

来源:劳动报社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1-07-07 | 120 次浏览 | 分享到:

“半夏如蝉翼,玄胡、郁金像金片,附子飞上天,槟榔108片。”说起这段话,稍微上点年纪的上海人,一定会勾起对童涵春堂“五薄片”的回忆:句中描述了五味不同的中药材,还藏着一项独此一家、堪称绝技的手艺——“童薄片”手工板刀。


 

正当大家惋惜机器切配似乎可完全替代人工、“童薄片”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近年来,在中华老字号博览会童涵春堂展台前,“童薄片”手工板刀的技艺又重回大众视线。展台前操刀的师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本次采访的绝活能手——童涵春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首席板刀师、“童薄片”第七代传人姚嘉唯。

磨出血泡也不怕
‘童薄片’绝就绝在这个‘薄’上面,磨练绝活更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姚嘉唯告诉记者。2013年企业开展 “传、帮、带”活动,他被选中学习“童薄片”手工板刀,一度几乎失传的“绝活”即将复出,而姚嘉唯的“苦旅”也正式开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达到‘刀刃锋利、刀锋笔直,锋值达0.01毫米’的标准,光是打磨那把由汽车钢板定制而成的板刀,我就花了足足三个月时间,每天至少打磨3-4小时,三天下来手都抬不起来了,直到手上磨出血泡也不停……”姚嘉唯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可这把刀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童涵春匠人的汗水和智慧,我要把它传下去。”

切的薄片能透字

相比其他步骤,切片其实是中药炮制中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只有做到动作刚中带柔、柔中带刚、软硬兼施、一气呵成才能达到成品片薄均匀、不卷片、透明光亮的标准。一有空,姚嘉唯就坐在自己磨好的板刀前,忘我地投入练习,仿佛武林高手钻研独门绝技一般,逐渐参悟人刀合一的境界。

如今,看姚嘉唯切童薄片也成了一种享受:只见他左手握起夹药钳,轻巧却稳固地拿捏住仅有蚕豆大小的半夏,右手操起板刀,手起刀落间,随着夹药钳的推送,一整颗半夏就化作缕缕薄片飘落下来……不多时,面前就堆叠起一座小山丘,随手捻一片,放在报纸上就能透出字来,这番刀工看得老师傅也啧啧称赞:手工板刀切片的薄片均匀、有亮光、有效成分容易浸出,成品率高等,这是机器切片不能替代的。

有人说,常年与中药材打交道的“90姚嘉唯,脸庞上仍有稚气未脱,可只要摊开手掌露出那层老茧,他下过的苦工和他老师傅的真容才展露无遗。自上海医药学校毕业进入童涵春堂中药饮片公司工作以来,十余年间,姚嘉唯早已熟练掌握了选料、腌制、煮制、晾干、切片等饮片炮制技艺,而童薄片手工板刀更成了他响当当的看家本领。

赋予绝活新生命力

作为童薄片第七代传人,姚嘉唯并没有躺倒在前辈匠人的肩膀上,他与身边同样年轻的匠人们一起,改良工具,让童薄片切制更为精进。

因为长时间紧握夹药钳虎口会疼,为了提高效率,姚嘉唯和同事们先后尝试采用布条、海绵、木片、橡皮等十多个包裹物,来改善手部握力。在经过20多次反复尝试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古人用竹子做的洗碗刷,这给他带去了灵感,于是,一个采用数十根长短一致、大小均衡的竹片枝条,包裹细小钳子的替代品应运而生。工具改善后,一方面手掌接触面提升,可以握得更牢,另一方面竹片的回弹力也缓解了虎口握力,能握的更久。改进工艺后,切出来的饮片厚薄均匀质量更高,大大提升了产量。

做药和做人一样,凭良心做,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刚成为学徒工时师傅对大家的教诲,至今仍会在姚嘉唯的耳畔响起,全国中药炮制技术大赛、上海中药炮制技术大赛……姚嘉唯也在传承、展示绝活的同时,一次次地挑战自己。近年来,企业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手成立了上海中药炮制技艺传承基地、海派炮制特色技艺传承工作室,姚嘉唯更肩负起了带教的重担,也正是有像他一样年轻一代的执着坚守,童薄片手工板刀的绝活还将继续焕发新的生命力。

 

vocational education
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