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摘要
内容
网站首页
协会概况
入会申请
联系我们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协会工作
行业信息
溯源管理
管理办法
溯源品种
质量标准
溯源备案
管理平台
会员平台
会员动态
会员名录
加盟公示
政策法规
国家法规
行业规范
团体标准
职业教育
培训政策
培训项目
培训动态
职称评审
技能评价
网上报名
中药师备案平台
信息期刊
《中成药》
会刊信息
服务平台
行情查询
行业统计
申请事项
煎药管理
膏方管理
网站首页
>>
职业教育
>>
医保局大动作,OTC乙类不纳入医保,45万家药店大洗牌!
医保局大动作,OTC乙类不纳入医保,45万家药店大洗牌!
来源:
健识局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0-05-07
|
101
次浏览
|
分享到:
实体零售药店的生存状况越发艰难。
4月29日,国家医保局公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计划将9类药品有可能排除在医保目录之外,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明确乙类OTC药品不纳入医保目录的条款,将会对零售药店未来的营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倘若这一政策通过实施,势必广大的消费者会集中到社区以及基层卫生服务站,零售药店未来在医保红利褪去后,会产生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
特别是在物美、屈臣氏、中国石化、中国邮政等众多传统巨头进入医药零售,将倒逼整个医药零售行业重新洗牌。
事实上,早在2015年,就曾传出OTC药品将退出医保目录的消息,但由于各界因素的叠加,当时并未出台任何实际改革措施。
而此次新版医保目录的调整,既是针对过往目录构架的重新梳理,也是腾笼换鸟的关键一步。
据健识局梳理发现,新版乙类OTC共有1134个,其中西药34个,中药820个,今后肯定会有大批品种会因此遭受牵连,保守估计将有百亿市场面临洗牌。
(产品清单见文末)
更为关键的是,零售市场面临洗牌,连锁药店、生产企业必将裹挟在其中,销售模式、终端竞争以及基础医疗服务机构都会发生变化,或许我国医药零售市场将重新考虑OTC业务的发展。
政策释放重大信号
乙类OTC或被踢出医保目录
OTC即非处方药,是应用安全、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不需医生处方在药房中即可买到的药物。乙类OTC是除了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在经过批准的普通零售商业企业零售的非处方药。
据健识局的不完全统计,乙类OTC在医保目录内有上千个品种。而设计乙类OTC的初衷是病人自主医疗,方便病人的同时,也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但这势必会出现药物滥用的局面。
此次调整,就已被视为医保目录将大调的信号。随着药品审评审批速度加快,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的速度将更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重大疾病相关的药品会增多,尤其是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产品。
微信公众号“村夫日记”曾撰文表示,将乙类OTC药品调出医保目录,仅仅是医保政策调整的开始。该作者认为,这对于上游的药品生产企业将也会重新定位,寻找销售渠道,对用户的教育、营销手段以及药品服务将成为竞争核心。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实体药店销售规模达6106亿元,同比增长10.1%。但随着零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盗刷医保卡等骗保行为也屡见不鲜。据国家医保局消息,2019年共查处欺诈骗保定点药店6.39万家,追回医保基金及违约金2.14亿元,处行政罚款500万元。
倘若乙类OTC退出医保目录,势必将影响今后药品零售行业的终端销售。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OTC药品都不能报销,患者会更倾向于到社区医院就诊,那零售药店将失去了稳定的客流量,打破现有的营销体系。
与此同时,由于基层医疗市场的发展以及招标政策的不断变化,很多药企会将处方药产品主动转为非处方药,也致使近年来OTC市场扩容。如果一刀切将全部OTC移出医保目录,社会各界的阻力必然不小。
事实上,乙类OTC药品的销售主战场在零售药店,如果OTC药品不再纳入医保目录,不仅是零售药店会遭受影响,就连药品生产企业也要重新布局业务体系。
大量竞争对手涌入
药店瞄准处方外流谋转型
大量竞争对手的涌入,或许也是乙类OTC将被排除在医保目录之外的理由。
2018年10月,北京市商务委联合七部门印发通知称,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的可由企业总部统一配备质量管理人员。
随后,屈臣氏、苏宁等8家连锁便利店落地北京市朝阳区,不仅可以销售OTC,还能直接售卖二类医疗器械。按照北京市的规划,希望在三年内让全市6000家便利店实现卖药功能。
尽管“便利店卖药”,并非北京首创,但这一举措在2019年逐渐进入了爆发期。中国石化、盒马生鲜、中国邮政等纷纷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意图进军医药零售领域。
据业内保守估计,未来将有数十万家便利店启动“卖药”功能,而这无疑会加大医保销售费用的支出,因此乙类OTC排除在医保目录之外,也是零售药店腾笼换鸟的关键一步。
事实上,突出临床价值是新版医保目录调整的基本原则,今后将会给更多的创新药被纳入。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分级诊疗、重点监控等政策不断推进,零售药店的发展在处方外流。
2020年3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据招商证券的数据显示,2020年处方外流带来零售市场的销量将超过1500亿元。巨大市场吸引各大零售企业进入,但如何做好承接医院处方外流的软硬件准备等是摆在企业面前的考题。
事实上,处方外流千亿市场的背后是从医疗机构中剥离出来的市场份额。据健识局了解,一心堂、老百姓、益丰、大森林等全国零售的龙头企业正跃跃欲试,为处方外流、慢病管理等业务打基础。
上一篇:
上海:推动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发展
下一篇: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vocational education
职业教育
培训政策
培训项目
培训动态
技能评价
职称评审
网上报名
中药师备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