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医药零售行业加快转型步伐

来源: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2-09-04 | 92 次浏览 | 分享到:
 
 
    去年以来,在综合保险卡取消、社区卫生中心基药实行零差价、药品降价等因素的冲击下,本市医药零售行业增长乏力。据中药行业协会对本市近300家医保药店的抽样调查,今年上半年总销售额仅增加了2.39%,其中医保药品销售增长了11.45%,而非医保药品销售额则下降了6.04%。销售额位居本市医药零售业前十位的大型药店大多数也处于销售额同比下降的边缘。
   业内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转型发展”才是本市医药零售业的唯一的出路。所谓“转型”无非就是:一是向“全健康药店”转型,丰富化妆品、保健品(包括保健器械)等商品,扩大经营范围,改善购物环境,加强相关服务。现在看来,这种转型成功者廖廖。究其原因,首先是“薇姿”、“理肤泉”等在国外主要在药房销售的功能化妆品在上海已经把销售的重心放到了综合性的大型百货商厦;其次是转型药店的地域选择问题;再就是选择商品与转型药店主要顾客流的匹配问题。第二种转型是增加中药饮片和中药保健品(主要是参茸制品),有条件的药店还要附设座堂中医门诊部,不少有中药饮片经营范围的药店还在探索加入经营冬令膏方的行列。这种转型的关键是拓展中药处方的来源,获得优良的医疗资源(主要是受欢迎的中医师)。第三种转型是加强网上销售,但本市得到国家局批准的5家网上药店目前除了隐型眼镜生意火爆外,真正从网上购药的人还不多(网上购药没有价格优势和时间优势,老百姓一般是急需用药才去附近药店选购药品,且本市医保覆盖面很广),倒是少数知名品牌的参茸保健品生意日见兴隆(如“神象”)。
    所以,本市医药零售行业的“转型发展”确实迫在眉睫,但探索的过程也将颇为艰难。
vocational education
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