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改革:对医药行业利大于弊

来源:来源:中国医药报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5-08-06 | 119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经国务院批准,自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央行新闻发言人这样叙述人民币汇率改革内容: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改革会对医药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仅供参考,风险自负)
    毫无疑问,此次汇率改革整体上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作用、效果大致是利大于弊。对医药行业及医药类公司的影响也基本如此。
从全球原料药生产及出口分布来看,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原料药供应国。经过长期培育、积淀、竞争及发展,我国医药行业部分医药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例如华北制药、石药集团、华源制药、东药集团的VC,新和成、浙江医药、广济药业的VB,天药股份的皮质激素类药,华海药业的沙坦类药和普利类药,丰原药业的柠檬酸及其衍生物,华立控股、昆明制药以及复星医药的青蒿素类药,安琪酵母的干酵母,新华制药的解热镇痛类药,以华北制药、哈药集团、石药集团、鲁抗医药“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抗生素及半合抗类药等等,均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而在制剂方面,尽管我国药品制剂整体水平较低,但一些医药类公司的高技术含量制剂或有中国特色的制剂品种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例如,通化东宝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片仔癀的“片仔癀”系列制剂,同仁堂的传统中药系列等,都深受部分国家及地区客户的欢迎与好评,市场占有率较稳定。
    目前,上述原料药公司或制剂公司已有的市场是在人民币汇率改革前长时间累积形成的,鉴于此次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大,因而对这些企业外销造成负面影响则相对有限。反之,正面效果可能相对多一些。
此外,人民币升值表明进口商品成本相对下降。例如,对医药原料、辅助材料、原油及其化工半成品进口依赖性较强的医药企业或医药类公司,将因应人民币汇率升值而相应降低采购成本,并有助于提高赢利水平。
    应该看到,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小幅升值,并不能让所有外向型医药企业或医药类公司都从中受益。例如,某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严重供过于求,仅仅依靠产品价格低廉、无明显技术质量优势而获得国际市场部分份额的公司,人民币升值对其而言未必是好事。其产品在国际市场原本供求失衡,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影响,外销市场通道可能进一步收窄,产品低价格比较优势可能进一步削弱,竞争力下降势必对产品外销造成负面冲击,由此将导致其盈利能力、甚至生存能力的降低。
整体上看,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开启了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市场化的第一步。我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进程或许还相当漫长,但改革的趋势不会逆转。

vocational education
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