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迎来激烈阵痛期 创新是突围希望

来源:本刊摘自《医药经济报》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9-11-08 | 88 次浏览 | 分享到:

115日,在2019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在做《2020年中国医药经济预测》专题报告时指出:2020年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将呈现五大新特征:一是医药超高速增长时代成为过去,创新热潮已经来临;二是仿制药迎来微利时代,大公司瓜分市场,大批小品牌将出局;三是终端进入近20年少有的低迷性阶段;四是部分主流企业加码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的研发;五是业外新势力或将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冲击。”

基于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及统计局统计口径的重新调整,林建宁预测:2019年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将达到26327亿元,同比增长约为8.5%2020年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将达到28170亿元,同比增长约为7%。从销售额来看,2019年药品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7816亿元,同比增长4%2020年药品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8351亿元,同比增长3%

南方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药品市场销售额为8823亿元,同比增长4.6%。细分来看,医院市场药品销售额5909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城市医院增长3.1%,县级医院增长6.1%;基层医疗市场药品销售额在2019年上半年达到893亿元,增长8.5%,其中社区医疗机构销售额增长10%,乡镇卫生院增长7.5%2019年上半年,药品零售市场药品销售额为2022亿元,增速4.7%

“当前医药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为:医药工业增速进一步放缓,增速跌破10%;终端增长持续下滑,第一终端尤其低迷;第二终端出现较大滑坡似乎出乎预料;上下游增速同步下滑不再背离。”林建宁总结指出。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药店合计48.9万家。而到2019年一季度,全国药店数量46.86万家,比2018年减少20465家,其中连锁门店减少5604家,单体药店减少14861家。零售药店数量出现了20年来第一次负增长。据林建宁预判,“药店加入集采已成为零售药店改革不可阻挡趋势,4+7集采导致同药不同价的现象有望解决,也是相关品种医保支付同价以及未来处方外流的基础建设。”整体来看,“药店迎来处方外流的结构性机会,但不是利益均沾;医保超范围刷卡、处方药销售、执业药师配备三把悬剑使不少药店难以存续;个人账户改革或将带来较大的冲击;互联网政策变化可能改变竞争格局。”林建宁表示,“零售药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医药零售业的困难期已经悄然来临。”

最后,林建宁总结到,“2020年将是一个激烈的阵痛期,创新是突围希望。未来我国医药经济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主流企加码创新药与高端仿制药的研发;二是终端市场进入‘慢增长’的阵痛期;三是创新型的工业企业、高端仿制药企业、中药企业三大类制药企业将主导未来业态;四是企业营销模式将发生深度变革。”

 

 

溯源管理
Traceability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