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部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

来源: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2-12-10 | 21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世界人参产量第一大国,但数十年来,人参产业发展之路却并不顺遂。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参进口量是出口量的1/4,进口价格却是出口价格的3倍之多。人参产量占全球70%,产值份额却不足4%,更是业内共知的事实。
  人参今年9月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得以在食品领域应用,显然使人参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和争夺。据了解,去年开始人参市场行情火爆,主产区吉林人参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因此有观点认为今年人参实现了向食品领域发展的一大转变,也让很多食品企业和医药生产企业争夺货源,这也是鲜参上市很快卖完的另一原因。
  来自吉林省质监局的数据显示,吉林省人参年出口量约是韩国的20倍,但出口创汇额仅为韩国的1/20,据了解,韩国的人参食品占整个产业链的90%以上,而中国的人参产业利润80%以上靠原料销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参出产国。有关数字显示,全球人参市场每年总产量1万余吨,中国占70%,其中,吉林省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量7700吨,占全球产量的60%左右。
  今年9月4日,卫生部正式发布《关于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这项政策出台意味着人参的应用将由单一的中药材拓展到食品、饮料及保健产品等领域。可以说,人参的应用范围将大幅度扩大。
  资料显示,人参食品为主的韩国KGC(韩国人参公社)近5年以来销售收入的增速年均在21%,2011年实现收入60亿元;康美药业新开河产品2011年实现收入2.05亿元,近两年的营业利润年均增速达135%。
  有专家认为:人参行业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2009年吉林省人参产业总产值为50亿元左右,预计到2012年,参业产值将实现200亿元,参农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5年,参业产值实现400亿元;而到2020年,参业产值将迈入千亿门槛。
  大企业的介入令人提前感受到人参产业的新希望。但是就目前而言,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竞争力弱,仍然是制约着我国人参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品牌方面,尽管吉林长白山区的人参名声响当当,但是却没有一个可以和正官庄高丽参抗衡的大品牌。在加工、包装等方面均落后于韩国。中国参企要走的路仍然很长。
溯源管理
Traceability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