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新政催生药店创新改革

来源:21世纪药店报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6-11-23 | 9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一个大型会议“第28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暨2016全国药店周”中,“创新改革”成为一个热词。

据了解,本届药店周将重点聚焦直接或间接影响药店未来发展的医药新政,而哪些政策会对药店产生主要的影响——这是否已引起药店经营者足够的重视?

能否通过药品一致性评价,关系到药企的生死存亡,虽然目前似乎对药店还没有什么影响,不过,影响或将在两三年内凸显。 2018年底是289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最后期限,而资金实力是考验药企的一道坎。业内估算一个品种评价所需费用约为400万~500万元。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指出,从长远来看,药品一致性评价对药店的品种影响很大,一是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出厂价格提高,影响流通企业的毛利率;二是部分产品不能通过一致性评价,导致对药店断供;三是不需要进行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获得一定的成本优势和市场空间,为药店提供了新的机会。不过,有业内人士担心,药品一致性评价可能会令药店的高毛产品大幅度减少。而益丰董事长高毅则认为,药品一致性评价必将促使制药企业走向集中与规范,上规模的连锁与药企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小连锁和单体药店将逐步失去厂家的资源。

营改增+两票制+医药流通整治。无论是“营改增”,还是“医药流通整治”和“两票制”,其出发点都是为了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促进药品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可以视为政府的整治药品流通领域的一套组合拳,例如“营改增”将使以往一些单体药店利用不开票低价采购的违规现象得到控制。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曾在“两会”上指出“90%以上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而“营改增”加上“两票制”的实施,将使许多中小型批发企业被迫转型或被收购,减少药品的流通环节,药品的流通成本和零售终端的药价也会随之下降。今年整治医药流通领域的力度前所未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于5月下发的94号令被称为“史上最严”。“飞检”是整治的主要手段,据不完全统计,20161月至6月,全国被责令整改或者立案的药品经营企业共有1396家,被注销GSP的药品经营企业有3003家,被撤销、收回GSP的药品经营企业有183家。 由于“飞检”对象包括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因此对整个产业链竞争格局重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加快推进全国基本医保联网和异地医保结算一直都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对此,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表示,目前正在抓紧起草文件,以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虽然医保异地报销主要针对医疗机构,但也给医保定点药店的销售增长带来了可能。利好的消息还有今年浙江的海宁、辽宁的沈阳、广东的广州等地药店网上医保支付的试点。从试点的情况来看,都是知名连锁药店与当地医保机构合作,探索网上医保支付的新模式,可以想象,未来会有更多医保定点药店加入这个行列。

按照国家的规划,到2020年,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将逐步形成,建成分级诊疗体系。专业化是药店转型升级的方向,这一点已成为业内共识,而药店经营者希望能够在药学服务、健康管理方面,介入国家正在推进的分级诊疗。815日,北京市卫计委、发改委、财政局和人社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6-2017年度重点任务》,开启了北京的分级诊疗具体实施历程,以四类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为试点,同时也开始了快递配送药品的试点工作。从送药O2O的实践来看,网上药店最终还是要与线下实体店对接,这也是药店经营者的互联网观念从“互联网+药店”转变到“药店+互联网”的原因。

毫无疑问,上述政策将倒逼医药工商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而药店也正在寻找新的突破点。

Policies & regulations
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