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平衡 保健康

来源:来源:上海保健品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6-09-07 | 9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世界著名医学博士、日本专家筱原秀隆认为,酸性物质在人体内堆积得太多,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他表示,人体的PH值在7.35~7.45之间,是碱性体质,但这部分人只占10%左右。而我们大多数的PH值都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也就是酸性体质者。
  与碱性体质相比,酸性体质的人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都与体液的酸化有关。
  我们的身体处于酸碱平衡的情况下是最健康的,而保持酸碱平衡主要是依靠血液缓冲体系、肺的呼吸作用、肾的排泄作用来进行自我调节。
  但现代人饮食越来越丰富,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糖类等高能量食物摄入越来越多,这些东西在体内产生了大量的酸性物质。同时,工作、学习和快节奏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以车代步的现象让人们失去了锻炼机会,这些都会造成人们的酸碱失衡,出现酸性体质。
  专家认为,营养过剩、不良生活习惯、压力过大、环境污染这四大因素,造成我们体内酸性物质偏多,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酸性体质。
  认识食物的酸碱性
  西医营养把食物分为酸、碱、中三类,所说的食物酸碱性是指进入体液的最终形成物是酸性还是碱性而言,大部分人对食物酸碱性的认识十分模糊。判断食物的酸碱性,并非根据人们的味觉,也不是根据食物溶于水中的化学性,而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生成的最终代谢物的酸碱性而定。碱性食物主要分为:一、蔬菜、水果类;二、海藻类;三、坚果类;四、发过芽的谷类、豆类;酸性食物包括:一、淀粉类;二、动物性食物;三、甜食;四、精制加工食品(如白面包等);五、油炸食物或奶油类;六、豆类。其实,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用简单的味觉来判定的。食物的酸碱性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钾、钠、钙、镁、铁进入人体之后呈现的是碱性反应;磷、氯、硫进入人体之后则呈现酸性。有些食物如提炼得很纯的油脂、糖、淀粉等,基本上不含有上述两大类元素,因此属中性食物,这些食物不影响体液的酸碱度。
  如何保持酸碱平衡呢
  第一种方法:运动。要多做运动,尤其是跑步、健身操、快步走、有氧器械等有氧运动,在这种大运动量、大消耗的运动中,全身的血液循环会加快,身体会大量出汗。当然,运动后要及时补水。
  第二种方法:多吃素。多补充碱性物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吃海带、白萝卜、豆腐、红豆、大豆、苹果、洋葱、番茄、菠菜、香蕉等,都是不易引起食欲但对身体有益的东西。吃水果的时候要注意,能不削皮的尽量带皮吃。
  第三种方法:喝水。如果你主要的饮水是白开水,那么这个小窍门兴许对你有用:我们总是习惯把水烧开的时候先不关火,让水再烧一会,这是对的。但要注意在水烧开后要把壶盖打开烧3分钟左右,让水中的酸性及有害物质随蒸气尽量蒸发掉。
  第四种方法:早睡。早睡、保持良好的心情、杜绝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可以阻止体液酸化。

Policies & regulations
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