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platform
服务平台

中国中药协会四届七次理事会(视频会)在京召开--发布中药产业系列报告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中药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1-12-23 | 122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1年12月18日,中国中药协会四届七次理事会(视频会)在京召开。会议同期还召开了中药产业发展报告发布(启动)会。

    中药产业发展报告是本次大会信息发布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后将作为协会产业发展论坛的固定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行业报告的发布既是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的需要,也是协会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次大会有三个报告发布,三个报告启动。

   发布报告一:《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2020)》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和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小波发布《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2020)》。

    《报告》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牵头、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和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组织发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单位指导,由从事中药材科研、生产等方面20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通过实地调研、统计汇总获取的不完全统计数据编研而成,该书由黄璐琦和张小波主编,于2021年12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报告》对全国中药材生产情况、各省域中药材生产情况、不同类型中药材的生产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从多个维度展示了全国中药材生产的基本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8339万亩。《报告》基于中药学、统计学、地理学等领域的技术方法,对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调查制度、技术规范、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统计调查制度的可行性、操作性、协作性等进行了实践,为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中关于中药材生产统计调查制度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关于“建立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要求,2020年中国中药协会成立了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和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重点开展中药资源区划与生产统计的技术方法研究,编制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农业农村部实施的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为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调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凝聚了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中医科学院通过科技创新工程支持开展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规范编制,这些工作均为中药材生产统计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张小波表示,今后随着生产统计试点工作的深入,统计制度和统计队伍的建立健全,统计品种、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的完善,专委会将会提供更多更系统全面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直接服务于中药材生产、经营和产业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强调,要以“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促进和服务行业发展。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数据是全面优化全国中药材生产布局和促进有序发展的基础。《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的编著,将凝聚更多的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中药材生产统计工作中,服务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发布报告二:《中国石斛产业发展报告(2021)》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振坚介绍《中国石斛产业发展报告(2021)》。

    石斛是珍稀名贵药材,位列九大仙草之首,也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既可药用,也可食用。生产区遍及浙江、安徽、福建、江苏、上海、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十几个省区。石斛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是珍稀濒危药材野生变为人工种植成功的典范,也是食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典范,更是林药产业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典范。

    石斛产品研发成果丰硕,已有脉络宁注射液、石斛枫斗晶、石斛夜光丸等一批知名的老牌中成药,石斛保健食品有138个,食品有石斛颗粒、石斛酒、石斛面、石斛精粉、石斛饮品、石斛茶、石斛原浆、护肤品系列等产品,石斛已多角度广泛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石斛以发展促保护,全面恢复自然生态,以丰硕的科研成果大幅改善和提升了药农的经济收入,满足了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是成功的“中国中药产业模式”。

    为全面总结中国石斛产业发展经验,宣传中国中医药文化、宣传中药产业发展历程,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委会组织编写《中国石斛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展示中国在濒危植物的科学保护、持续发展和规范利用方面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报告的发布,将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指导企业发展、深入科研、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和培育品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该报告目前已完成初稿,进入修订、校对阶段,预计2022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发布报告三:《中国杜仲中药产业发展报告(2021)》

    中国中药协会杜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耿副研究员介绍《中国杜仲中药产业发展报告(2021)》。

    杜仲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健康价值独特、文化价值突出,是探索全产业链综合开发的典范资源。杜仲有超过两千年的药用历史,具有补中益精气、强筋骨、安胎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等症。杜仲在橡胶、日化、食品、饲料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杜仲属于多年生木本皮类药材,生长20年左右才可药用,以往长期供应紧缺。通过国家大力扶持,经过30年的发展,杜仲造林面积和蓄积量大增,基本满足了药用市场需求,市场供应和价格比较平稳。2016年12月国家林业局发布《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标志着我国杜仲产业进入国家规划层面,杜仲产业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中国中药协会于2019年成立杜仲专业委员会,旨在搭建产学研结合交流平台,持续推进杜仲研究的系统化、整体化,促进杜仲合理使用的规范化,带动杜仲新药与新品种的研发,推动现有品种质量技术标准的深度开发。2020年1月,杜仲叶等9种物质纳入“药食同源”生产经营试点工作,杜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杜仲产业已经形成了杜仲叶、杜仲皮的药用成分提取,杜仲胶的生产,杜仲保健食品、食品、饮料等全面开发的局面。

    据李耿介绍,该报告通过梳理杜仲的发展历史、分析产业现状、研判发展趋势、提出政策建议,强调杜仲中药产业发展以高价值产品的健康价值提升为牵引,重点围绕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疾病,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为基础,以培育大品种、大企业为手段,将我国杜仲产业打造成与银杏叶、石斛规模相仿的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杜仲综合开发。该报告拟于2022年正式出版发行。

   宣布启动3个产业报告的编写

   启动报告一:《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2021)》

    《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2021)》由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曹海禄作编写计划介绍。该报告主体内容包括植物种植、动物养殖和产地加工,涉及农林牧副渔多个行业,动员了行业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完成编写任务。

  

   启动报告二:《中药饮片产业发展报告(2021)》

   《中药饮片产业发展报告(2021)》由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杰作编写计划介绍。报告将系统梳理中药饮片产业发展历史,整合传承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果,系统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中药饮片研发、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完成编写任务。

    启动报告三:《中药材种业发展报告(2021)》

 

    《中药材种业发展报告(2021)》由中国中药协会种子种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润怀介绍,《中药材种业发展报告(2019)》作为第一部聚焦我国中药材种业发展的研究报告,已于2021年3月12日发布,2021版报告的编写将继续按照报告编写原则,突出特色,补充新内容,引领新发展。

    本次产业发展报告发布和启动是中国中药协会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后协会将探索以中药产业分板块、分领域发展报告为起点,带动协会专家团队对中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