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platform
服务平台

中药注射剂走向主流

来源: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医药咨询中心 王琼 杨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5-07-01 | 143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药注射剂日益受到医药界的关注,尤其在竞争国际化的时代,相较于已被西方国家抛开了一段距离的我国化学药品产业,中药注射剂毫无疑问地被寄予了更大的希望。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注射剂将成为我国制药产业在未来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优势项目。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程
    柴胡注射液的创制成功标志着中药注射剂的诞生。柴胡注射液始创于1941年。柴胡注射液的问世,不仅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良效的药品,而且标志着中药注射剂时代的到来。中药注射剂使传统中医药在危急重症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设想成为可能,这对于中药药剂学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药注射剂收载于中国药典始于1963年版中国药典,而且是作为西药收载的。1977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中药注射剂23种。1985年版中国药典只收载了1种,而1990版中国药典则没有收载。到目前为此,1995年中国药典收载2种。部颁标准收载中药注射剂70个品种。1985~1998年,批准新药生产的中药注射剂有11个品种。目前具有生产批准文号的中药注射剂有共计105个品种。
中外机构纷纷抢滩
    中药在一些疾病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如清开灵注射液被列入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要中成药目录。据2004年美迪信中成药医院临床用药市场调查显示,临床用药占主导地位的中药产品大多属于中药西制类,它们的剂型和生产工艺有别于传统中成药。排在中药用药前3位的分别是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从统计数据还可以看出,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有7个为注射剂或注射用中药制剂。排名前20位的产品中,绝大部分都是心脑血管类产品,因此可以断言,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甚至可以与西药产品相抗衡。
问题及信任危机不容忽视
    多数传统中药的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尚不清楚,加之中医用药多属复方,因此给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提取方法不够完善,大部分产品是中药材的提取物,一些大分子的杂质未能完全除尽,经放置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色泽发深、混浊、沉淀等现象,使澄明度不合格,甚至疗效降低,影响临床应用。
     此外,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问题值得关注。据有关文献,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其他剂型。引起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质量原因,还有一和药物的成分有关,因为有的中药有效成分本身就是致敏原,如绿原酸及一些动物性成分;二临床使用不当也是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包括:中药注射剂和其他药物混合使用,超剂量使用;三不按照中医理论辩证使用,也是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而且这个问题往往被忽视等其他原因。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运用最大的阻碍来自医生对其安全性的担心,其次是对其疗效的不信任。新华信医药咨询中心曾经调查过10城市37家医院的66位医生,询问其对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医生认为中药注射剂比抗生素更不安全,近七成的医生认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疗效不如抗生素,而且持这种观点多为西医和大医院的医生。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