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期刊
Information periodical

童涵春堂中药炮制技艺(薄片)获批为黄浦区非遗项目

来源:美丽健康之声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8-19 | 348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黄浦区区政府公布了第九批上海市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第十批上海市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童涵春堂中药炮制技艺(薄片)获评第九批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饮片厂马伟国获评第十批上海市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童薄片的历史沿革

童涵春堂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童涵春堂人的智慧和结晶,素有“浦江药苑”之美名,“地道药材,遵古炮炙,工艺考究,药效显著”而闻名于世,其传统工艺加工的法半夏等120余只品种均技艺高超。

 
 

清末童涵春堂在第四任经理童祥权时期,“道地药材”以童薄片的剂形,通过“元、亨、利、贞”4艘沙船,利用黄浦江黄金水道,往来于南北洋之间,销售于上海,远销于厦门、汕头、香港等地,并远及东南亚各国。后因老药工的相继离世,这一堪称中药业一绝的“童薄片”加工技法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境地。经过几代人的传承,由第五代传承人马伟国等为领衔的药工,经过不断探索匠人绝活、整理历史资料、总结提炼技艺;将这一中断十多年的中药加工技法“惊艳复活”,并成为童涵春堂品牌的“看家技法”,闪亮呈现于童涵春堂中药博物馆并发扬光大。

 

在此基础上,童涵春堂一直坚持传承和培育中药炮制特色技艺人才,弘扬中医药文化,培育“匠人匠心”精神,使童涵春堂传统特色技艺后继有人。由此, 形成了一代又一代的”童薄片"传承人的年轻梯队,他们中有成熟的80后,也有年轻的90后,团队积极参加国际技能展示、全国中药炮制技术大赛、上海中药炮制技术大赛等各种比赛与活动展示,引起国内外同行和各大媒体的关注和重视。

 

2018 年 9 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炮制研究室主任董志颖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童涵春堂与中医大强强联手成立了"上海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海派炮制特色技艺传承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为培育"明日工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肩负起带教的重担,“童薄片”手工板刀的绝活因此继续焕发新的生命力。

 

非遗传承人—马伟国

马伟国从事中药行业43年,在长期的中药炮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炮制理论和炮制技艺。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业务,掌握了一套过硬的炮制技能,他炮制的精制饮片具有以下特点:纯正,透亮,有效。这就是堪称中药业一绝的“童薄片”加工技法。薄片更容易浸出,成品率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与经济效益,曾一度被评为上海市名优产品,远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