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期刊
Information periodical

“止痛药”之痛 (二)

来源: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5-06-03 | 171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 
    “止痛”之伤可能把大伙儿吓着了吧,别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两剂止痛膏贴,希望能够止住“止痛药”的痛。
    服药要有好习惯
    OTC类解热镇痛药物包括两大类:扑热息痛类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这些药物可用于缓解头痛、肌肉痛和发热。
     您可以在几百种OTC和处方药成分中找到扑热息痛,比如止痛药、止咳药和感冒药。不同的药物中含有不同的扑热息痛含量,当您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使用时是安全、有效的,服用过多则易引起肝损害。所以当您需要同时服用一种以上含有扑热息痛成分的药物时,应向医生或药剂师咨询。
    OTC类 NSAIDs包括阿司匹林、奈普生、酮洛芬和布洛芬等,您通常会在感冒、缓解鼻塞和抗过敏类药物中发现它们的身影。选择这类药物请注意说明书上的警示,小心地遵照医嘱或说明书服用,如有问题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当人们的身体处于特定情况或同时服用某些药物时,OTC类解热镇痛药物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副作用,长期服用或短期大剂量服用也会产生副作用。
    因此,您在使用OTC类解热镇痛药时宜养成仔细阅读说明书的习惯,务必按照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服用;如果是糖浆剂的话,请尽量使用随瓶所附的量杯。
   阿司匹林的“三宜十不宜” 
    很多人对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不甚了解。现介绍一下阿司匹林的“三宜十不宜”,以扬长避短。
    三宜
    1.多喝开水为宜。发热病人用解热镇痛药时,多喝开水有利于排汗和降温。
    2.少量应用为宜。年老体弱者及发热在40℃以上的病人,宜小剂量应用;否则可因大量出汗,体温骤降而引起虚脱。
    3.与维生素K同服为宜。每日口服3克以上的大剂量用药时,每日口服2~4克的维生素K可以防止阿司匹林破坏胃粘膜引起的胃出血。
    十不宜
    1.溃疡病人不宜。凡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不宜用药,以免出现胃出血或胃穿孔。
    2.孕妇不宜。孕后3个月内服用此药可引起胎儿异常;定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出血危险较大,分娩前2~3周应禁用。
    3.饮酒者不宜。饮酒后会加剧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损伤,导致胃出血。
    4.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不宜。有报道指出,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患流感、水痘或其他病毒感染性感染时服用阿司匹林可出现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合并脑病症状。此病例虽少见却可致死。
    5.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者服用,可导致出血。
    6.手术前1周应停用,以避免凝血功能障碍而出血不止。
    7.哮喘病人避免使用。有部分哮喘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等。
    8.不宜长期大量使用。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中毒,如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听力和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9.药物潮解后不宜用。若因保存不当,阿司匹林受潮后会缓缓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有显著的醋酸臭味,服后可造成不良反应。
    10.不宜与某些药同用。如与维生素B1同服,会增加胃肠道反应;与抗凝药双香豆素合用易致出血;与降糖药D860同用,易致低血糖反应;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与甲氨喋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与速尿同用容易造成水杨酸中毒。
    所谓“是药三分毒”,用药必然会有得有失,重要的是这个“失”是不是你所能承受得起的。就像精明的商人在交易前必须精打细算一样,使用止痛药物以前,你更需要权衡利弊,因为你在拿自己的健康做交易。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