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期刊
Information periodical

喝水——走出误区

来源: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5-07-14 | 122 次浏览 | 分享到:

  误区1  矿物质越多越好
    矿泉水因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一些矿物质而深受喜爱。不少消费者认为,矿物质含量越高越好。其实不然,饮用水中应该含有适量、平衡的矿物质。矿物质含量高并不能说明水的活力强,而且水中矿物含量超标时,还会危害人体健康。例如,当饮用水中的碘化物含量在0.02~0.05毫克/升时对人体有益,大于0.05毫克/升时则会引发碘中毒。
  误区2 水越纯越好
    不少人认为,水越纯越好。事实上,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导致身体营养失衡。大量饮用纯净水,会带走人体内有用的微量元素,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力,引发疾病。由于人体体液是微碱性的,而纯净水呈弱酸性,长期饮用弱酸性的水,体内酸碱平衡将遭到破坏。此外,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增加钙的流失。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的老年人及儿童、孕妇更不宜长期饮用。
  误区3 口渴了才喝水
    不少人都以为,不渴就不用补充水分,忽略了水的营养及代谢功能。水在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不但能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稀释,以便人体吸收;水还参与体内一切细胞的新陈代谢。只有让细胞喝足了,才能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误区4 饮料等于饮用水
    调查显示,不少年轻人喜欢把饮料当作饮用水。其实,水和饮料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饮料中含有糖和蛋白质,又添加了不少香精和色素,饮用后不易使人产生饥饿。因此用饮料代替饮用水,不但起不到给身体“补水”的作用,还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和吸收。长期饮用含咖啡因的碳酸饮料,会导致热量过剩,刺激血脂上升,增加心血管负担。咖啡因作为一种利尿剂,过量饮用会导致排尿过多,使人出现脱水现象。另外,对儿童来说,碳酸饮料会破坏牙齿外层的珐琅质,引发龋齿。
  误区5 把医疗用水当饮用水
    目前在市场上可以看到一些名为“电解水”、“富氧水”的饮料,严格地说,这些都属于医疗用水,不能作为正常人群的饮用水。电解水是通过电解作用,把水分解成阳离子水和阴离子水。阳离子水是医疗用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饮用;阴离子水则常被用于消毒。富氧水是在纯净水里,人为地加入更多的氧气。这种水中的氧分子到了体内,会破坏细胞的正常分裂,加速衰老。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