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期刊
Information periodical

2004年中药材市场盘点

来源: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5-02-28 | 102 次浏览 | 分享到:

    回顾2004年,主要有三方面影响着中药材市场的走势。一是全面完成药品GMP认证工作。因上半年GMP认证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如果不能按期通过GMP认证,部分制药企业将停产,所以制药企业都投入精力进行GMP认证工作,未能有更多的精力、财力进行药材采购。二是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全部中药材专业市场逐一进行整顿,并依法严厉查处各种无证经营药品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活动,彻底解决超范围经营的问题;建立市场内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推进GAP的实施,为此有些药市停业整顿。三是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粮食生产出现转机,从而使大多数药农改种粮食。上述因素反映出中药材专业市场整体显现出疲软的走势,尽管这样,但仍有亮点、热点品种频出。其特点主要为大宗常用品种货多价疲走动不畅,中小品种、野生品种、动物类品种货紧价坚。
涨幅前十位的品种
    据对亳州、成都、安国、玉林、禹州、三棵树和舜王城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调查显示,因资源减少,需求量增加,库存量薄弱,人为炒作等因素,造成货紧价扬的态势。
    居各药材市场涨幅前十位的品种用:鹅不食草、白及、生地、三七、白蒺藜、水蛭、天南星、佛手、干姜、何首乌、怀牛膝、莲须、蛇蜕、土鳖虫、八月札、白豆蔻、地龙、丁香、粉姜片、蜂房、蚂蚁、麦冬、祁木香、软蜂房、砂仁、田基黄、蜈蚣、血竭、鸦胆子等。其中鹅不食草、白及、生地、三七、白蒺藜、水蛭均居所有药市涨幅前十位之列。
跌幅前十位的品种
    由于前几年药材生产盲目发展,造成部分药材供过于求,价格暴跌。
    居各药材市场跌幅前十位的品种有:浙贝母、茯苓、黄连、藿香、桔梗、山茱萸、金银花、罗汉果、平贝母、太子参、徐长卿、北沙参、防风、白花蛇草、板蓝根、半枝莲、川黄、地丁、广山药、杭菊花、虻虫、牛蒡子、胖大海、千金子、芡实米、天花粉等。其中浙贝母、茯苓、黄连、藿香、桔梗、山茱萸列为所有药市跌幅前十位的品种。
    总之,2005年紧缺品种行情依然向好,如生地、三七、水蛭、旱半夏、地鳖虫等。部分野生小品种依然紧俏,如鸦胆子、鹅不食草、蝉蜕等。供大于求品种行情依然难起,如黄连、贝母、山茱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