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售假药不法分子为达到骗钱牟利目的,采取各种办法逃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蒙蔽求药心切的消费者。近日,分析查处假药中遇到的情况,药品监督专业人士指出,当前流入社会的假药最常见的是以下4种伪装形式,提醒消费者加以警惕。
邮售假药玩弄手法。通过邮政机构普通民用汇票加号码方式从事非法邮售活动,是近来假药流入社会的一个新途径。今年,河北省共查获了40余起此类邮售贩卖假药案,危害涉及河北、河南、四川、江苏等多个省份患者。河北沧州市献县对去年以来的汇票进行清查中,一次查出了10个非法邮售假药户头。这些不法分子一般打着“某医学研究院”或“某分院”旗号,加上邮购手段不直接与消费者见面,有较强欺骗性。
假药爱用胶囊包装。由于胶囊包装制剂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成本低,往往被制售假药者采用。今年河北省沧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查获的假劣药品中,胶囊剂占了将近70%。河北省邢台市、保定市等地查获的邮售假药案中,也有“复方川羚定喘胶囊”“祛糖胶囊”等多种胶囊包装的假药。为此药监部门专门加强了对胶囊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并提醒消费者对胶囊制剂要特别留意查看批准文号等。
义诊卖药诱人上当。这类不法手段的目标主要是老年人,因此不法分子往往选在上班时间的游园和居民区内,以主动热情地为老年人量血压为名,推销其假劣药品,当有监管人员前来时,他们总是谎称只是搞义诊活动,并未卖药。消费者判断这一较常见的假药销售手段时,只需看其是否以卖药为目的,因为正规药品是不允许以这种形式销售的。
大做广告以食充药。不法厂商利用一些都市生活类报纸广告审查漏洞,大做广告,超出国家审批的功能范围,大肆宣传其“神奇疗效”。目前在全国各地查处的不法广告中,违反《广告法》和《药品管理法》,以食品、保健产品冒充药品的占相当大比例,消费者应避免受此类广告误导,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