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是本次四个主要议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李延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主任杨宇飞,全国政协委员、翔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凡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岳秉飞,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院长董瑞,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针对如何在新时期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展开讨论。
2021年,12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给到中医药产业巨大的信心提振。
自2017年《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到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胜利召开,国家各相关政府部门,对中医药发展制定了多层面助推政策。加之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表现,中医药事业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机。
但中医药该如何带着历史积淀,去伪存精,夯实基础,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方法,在如今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帮衬下,发扬传统,贴合患者需求,是当下中医药产业需要在实践中回答的问题。
比如针对如何弥合中药材种植监管的“真空地带”,全国政协委员岳秉飞建议政府相关机构应该肩负起监管责任,加强对中医药全产业链的监管,推进规范化种植,明确管理主体,建立全产业链的技术“规范”。
比如针对建立反映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评价技术体系,全国政协委员林凡儒建议尽快建立人用经验的中药审评审批技术要求和证据体系,构建不唯成分论的综合质控标准,对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新增适应症放宽审批要求,加快审批进程。
比如针对民间中医药的传承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董瑞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规划,进一步明确民间中医药验方、偏方、治疗方法等在中医药学系统中的定位,制定长期发布与短期的规划,细化任务与举措。
比如针对中成药集采,全国人大代表赵超认为,中成药具有和化药完全不同的特点,鉴于目前中成药缺乏质量和疗效等评价体系,因此建议稳妥推进中成药集采。尤其是对日均费用较低的品种,暂不进行集采;对独家品种进行集采时也要进行合理分组,对于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宜简单归于一组,直接进行降幅“比拼”,应当给予这些药品合理的生存空间, 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以下为“两会”代表委员精彩观点总结(按照发言顺序整理):
01.疫情下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亟待提升,需要硬件软件“双管齐下”
02.中医药创新 下一步要拥抱现代科技
毕宏生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03.中医药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
李延萍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抗疫"让社会大众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应该借势发力,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当中的作用。
04.引进数字化技术,推进中医药智能化发展
杨宇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主任
05. 建立有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评价技术体系
林凡儒 全国政协委员、翔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加强科技创新,把传统中医药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是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关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实施基于临床价值的优先审评审批制度,鼓励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体现临床应用优势的新剂型改进已上市中药品种,优化已上市中药变更技术要求。
但是在具体实施层面,中药审评审批环节仍存在新药批准率低、工艺标准滞后、适应症审批保守等问题。为此,林凡儒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改革完善中药注册、审评审批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与中药价格、医保、报销等政策制度的有效衔接,激发中药企业新药研发动能,促进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全面实行中药生产工艺变更备案制。除中药注射剂等高风险产品外,持有人只需将工艺变更内容和相关研究报省级监管机构备案即可,彻底解决困扰企业的出膏率等问题。
第三,建立反映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评价技术体系。尽快建立人用经验的中药审评审批技术要求和证据体系,构建不唯成分论的综合质控标准,对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新增适应症放宽审批要求,加快审批进程。
06.厘清归属,加强中药材监管
岳秉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
07.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深入挖掘民间中医药瑰宝
董瑞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院长
08.解决中医药发展瓶颈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赵超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电话:021-63234074
邮箱:scda228@vip.163.com
zyxh@stcma.cn
地址: 上海市福州路107号226室(邮编:200002)
| 协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