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s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二)

来源: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5-09-26 | 118 次浏览 | 分享到:

 5.煎煮时间
  中药煎煮一般用武火煎至微沸,再用文火煎煮,煎煮时间是以文火煎煮时间考察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对煎煮时间无精确要求,一般根据煎药所加溶媒量和煎取量来控制煎药时间。多数汤剂皆以煎煮至所加溶媒量的1/2~1/3左右为度。部分方剂还根据方中某些药物的煎煮程度来掌握煎药时间。应用此种方法无法实现中药煎煮规范化操作,《中药药剂学》中对汤剂煎煮时间和次数是这样规定的:解表药头煎10~15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二煎25~30min;一般性药,头煎20~25min,二煎15~20min。目前砂锅煎煮普遍采用的亦是此法。荣淑玉提出一煎时间短些,把挥发性成分煎出来;二煎时间长些,使难溶成分煎出来。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服。而且化学成分测试、煎液比重、煎出物试验、药理试验表明煎煮两次是合理的。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赵海峰从药物疗效与煎煮时间之间的关系出发,认为麻黄解表取其挥发油煎煮时间宜短,平喘用麻黄碱煎煮时间宜长;大黄泻下取其结合蒽醌,煎煮时间宜短,止泻则用鞣质煎煮时间宜长。因而汤剂煎煮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药物性质和临床要求而定。对于机器煎药,煎药时间的长短与砂锅煎药存在着不同。特别是加压煎药方式,由于是高温高压煎煮,在单位时间内饮片的提取效率高,故煎煮时间比砂锅煎药时间短,从实际工作来看,一般解表药煎煮20min,一般性药煎煮30min,滋补类药煎煮40min即可。
  对于需先煎的药物,梅全喜研究发现矿物、动物贝壳、化石类药物经炮制粉碎后,煎煮30min和60min其有效成分的煎出量相差无几。而动物甲骨,如龟板,鳖甲经炮制打碎后30min和60min的煎出物相差较大。孙建民通过石膏的粉碎度和煎出量的观察比较,60目以上煎出率可达100%。提示为最有效地增加矿物、甲骨、贝壳类中药的溶解度,宜粉碎成60目共煎。机器煎药法煎药时,亦可将矿物、动物贝壳、化石等需要先煎的药物粉碎成粗末,与其他药同煎。对气味芳香或不耐热的药物需后下,王景先认为质地疏松,含挥发油沸点低的,如薄荷、荆芥等,一般煎煮10min左右为宜;质地较坚硬的,含挥发油沸点高的,如连翘、茴香等,不必后下,一般煎煮30min为宜。但新的研究认为薄荷煎煮30min,挥发油含量最高。刘立干提出两种方法来改进后下法(1)掺渍冷水,在煎好的药液中加入50~100ml冷水,再加入后下药与其它药物同煎5~10min。(2)调整煎药火候。用武火至药汤煮透时,改用文火,点加少许冷水,再加入后下药。钱永昌提出以袋泡剂代替传统后下法。即将后下药材粉碎成16目粉定量装入通透性好、耐浸泡、机械强度较高的滤纸袋中,投入煎煮后的药汁闷浸1h,倾出浸出液即可。此法对保留易挥发性成分及不耐热成分大为有利。这些都是对后下法的有益改进,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借鉴使用。
  6.煎煮次数
  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溶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继续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更好发挥药效,1剂药最好煎煮2次或3次。一般方剂煎煮两次,滋补药可增加一次。对煎煮次数的研究大体一致,一煎煎出率大约为30%,二煎为40%~50%,两次合并可得70%~80%。而三煎、四煎仅占20%。从中药煎煮机煎煮中药的角度来讲,煎煮次数过多,一不利于节约能源,二煎煮时经过加压,药物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因而中药煎煮机一般采用一次煎煮。
  7.煎煮温度及压力
  对于砂锅煎药,一般是在常压状态下先用武火加热,待沸腾后再用文火加热,煎煮温度没有过多涉及。对于中药煎煮机,一些是常压的,一些是加压的。温度要求也不同。温度、压力的选择与药物的质地及药物有效成分性质是密切相关的。东华加压煎药机煎药,杨凌等设定的温度是110℃,压力是1~1.25kg。宋小勇等研究认为煎煮条件应选在115℃、0.7kg/cm2。在加压煎药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升高能提高饮片的提取率,但是也不是温度、压力越高煎出率越高,需要一个合适的范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及实验研究,初步认为温度保持在110℃~115℃较合适,温度超过此范围,饮片的煎出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根据药物的不同作适当的调整。砂锅煎煮过程中一般需要搅拌,使药物受热均匀,有效成分溶出,并可防止黏性成分粘于锅底而糊锅。中药煎煮机煎煮时需要用压药柄来对药物进行压榨,其作用近似于搅拌,可以提高煎出效果。药物煎煮后药渣吸附的有效成分为原剂量的1/3,煎煮后的药渣应予以绞渣,把药渣放入双层纱布中,稍冷后加压取药汁,可减少浪费。中药煎药机煎煮后挤压药柄的挤压,对药渣的挤压效果更佳,更利于保存药材有效成分。
  小 结
  中药汤剂的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药材成分复杂使中药现代化进展缓慢。对传统汤剂煎煮方法的改进,需要在科学的前提下,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不拘泥于传统的经验,对煎药的各步骤规范化。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对煎药质量的影响。先进的煎药设备的引进,如中药煎煮机、蒸汽中药煎炉、多功能自控中药煎煮装置、多孔远红外中药煎煮炉等也是对汤剂煎煮法的改革,与传统砂锅煎药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应用于医院药房、药房等。两者煎煮效果的对比存在不同看法,需要在应用中进一步研究阐述。煮散及免煎中药饮片的应用也是对汤剂煎煮法的改进,目前此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在应用及研究中得到解决,因而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能不假思索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