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抗震捐款中的几个小故事
●雷允上药业 何健
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后,全国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踊跃向灾区捐款,倾力为灾民服务,涌现出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展示出一幅幅动情的画卷。我们上海雷允上药业全体员工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捐款捐物的活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我们在此撷取几个镜头来展现他们的风采。
他把看病的钱捐了出去
郭亚龙是销售分公司的郊区业务员,一年多前患了重症,目前正在化疗病休在家。病魔化去了他所有的积蓄,家庭陷入了困境,组织上也多次给予他补助。但是,当他听到公司正在进行心系灾区捐赠后,及时与单位联系,表示要捐500元,部门工会负责人跟他说你也很困难表表心意就可以了,但是他执意不肯。他说,在自己患病期间,组织上和同志们及时关心,给予很大的帮助,这次四川汶川强烈地震,作为曾经获得他人帮助的我来说,一定要献上自己的爱心去帮助他人。后来同志们才知道,这500元是他准备去看病的钱。
身在异乡心系祖国
四川汶川的强烈地震,不仅震惊了国内的同胞,而且牵动了身处异国他乡的每一个中国人。营销中心商业分公司沪西分部业务员邹建英的妹妹远在南亚泰国工作,这几天她从电视和媒体里看到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的灾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几次拿起手机拨通了越洋电话,用哽咽的声音希望姐姐能替她为灾区人民捐一份款,献一份爱。
在公司集中捐款的那天,邹建英不仅自己捐了500元,还虔诚地投入了三张崭新的一百元人民币,据说这是妹妹在遥远的佛国祈过祷的,它能为灾区人民消灾求安。我们暂且不说它真会有灵验,但是,海外赤子的血浓于水的真情却实实在在。
不用动员我们也要捐
募捐是做善事,本不应分里外,谁都可以参与。但是,企业一般只动员本企业的员工。所以,刚开始募捐的时候,外来务工人员并没有动员。然而,在采购与制造中心工作的几十位外来工却纷纷加入了捐款的行列。他们说,四川发生了这么大的地震,我们的心和你们一样焦急。刚才你们在动员职工的时候,我们都看在了眼里,我们不用动员也一定要捐。在捐款的民工中有两位是来自四川灾区的,他们含着眼泪说,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回去,回去只能添乱,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安心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人民。民工的工资不高,但很多人捐出了100元。
其实,像采购与制造中心这样的情况只是全公司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在我们公司工作的几百位外来民工,捐款率为99%。
这点钱算不了什么
洪臻年是上海雷允上北区公司的一名退休聘用员工。当他得知大地震的消息后,夜不能寐,食之无味,多次到组织上打听,什么时候开始募捐。工会干部对他说,上级正在部署,事业部准备集中一起搞。他还是急不可耐,早早把钱就带在了身边,准备随时捐献。到了捐款的那一天,他拿出了1000元缴给了组织,组织上十分惊讶,对他说,你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呀,为什么要捐这么多。他说,1000元对我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比比灾区人民的困难,这又能算得了什么。
他捐了两个200元
杏灵公司的本部在浦东,而制造基地却在奉浦,周荣耀平时上班两头跑,两头都要兼顾。捐款的那天,正赶上采购与制造中心在行动,他就摸出200元捐了款,下午到了本部,本部又开始行动,他又毫不犹豫地掏出200元。这件事也不知什么原因被杏灵公司的领导知道了,对他说,你捐200元已经不算少,捐一次就可以了。然而,周荣耀却说,灾情这么重,每天看电视看得心揪得慌,这点钱不算多,只能聊表心意。
这样我们心里好受些
平时,我们只看见排队买东西的,却从来没看到过排队捐钱的。这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看到了。而且捐了钱还说,这样心里好受些。
公司23位离休干部在单位里共捐了2500元,其实他们在街道和社区里都已经捐了款。离休支部书记张元珍说,我们离休老同志平时受恩于国家,现在国家有困难,理应要报效。如果哪个老同志确实有困难,我们集体为他出。严崇萍是上海中药研究所的退休老领导,这次她特意化了几个小时赶到浦东张江,捐了100钱。她说居委是居委,单位是单位,两地都不能少。从这次搞募捐的同志反映,像离休干部和严崇萍这样的事例决不在少数,有些老同志甚至从郊区赶来,在回去的路上,他们一个个如释重负,还说心里好受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