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童涵春堂,世人皆会联想起其昔日具有“香”、“糯”、“甜”特色的“人参再造丸”。童涵春堂素以选料地道、遵古炮制、加工精制、药效显著的中药饮片而闻名于世。220多年的风雨历程,可谓“始于老城厢、发展于上海滩、驰名于东南亚”。
要说童涵春堂,必先提创始人童善长。
童善长,又名童在元,清乾隆十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庄桥,家道殷实,世代经商,经营药材、木材、土产。童善长长大后继承祖业,时值上海滩在乾隆年间经济腾飞,童善长即携资来沪谋发展,觅址在小东门外里咸瓜街开始恒泰药行,自去各地贩运药材,折兑经营,自此跻身上海滩。
当时,在小东门瓮城边有家竺涵春药店,素与童善长的恒泰药行有业务往来,因经营不善所欠货款无力偿还,意将店铺出盘,适逢童善长欲经营药店,一拍即合。盘下店铺后,童善长赏识“涵春”两字含意深刻,就取名童涵春堂,经装修后于乾隆四十八年正式开张。童善长自任经理,时年38岁。
自此,童涵春堂批、零兼做,并把优质药材精制饮片用于童涵春堂门市零售,并继承传统,搜求古方、验方,悉心研制丸散膏丹。“人参再造丸”就是取自宋代惠民和济局的官方,选用道地药材精细加工研制,借用唐代名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具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历史典故,取名为“人参再造丸”。应市后,因效果良好誉满上海滩。历史上童涵春堂最高日销“人参再造丸”价值一万多银元。
童善长极会经营,博采众长,自具特色。针对童涵春堂地处黄浦江边、市郊农民船民较多,创制了专治跌打损伤的“太乙保珍膏”。后来,其长子童蕙楼在工艺上改进,更名为“童蕙楼红布膏药”,常年销售火旺,延续百年;又研制了治疗“风火赤眼”等病的“水眼药”,由于物美价廉,广受欢迎。
童涵春堂在创始人童善长的经营管理下蓬勃发展,在童善长的曾孙童祥权经营时进入鼎盛时期。童祥权21岁时就出任第四任经理,悉心发展国药业务,拓展内外贸易。童祥权凭借童涵春堂积累的资金实力,在日晖港建立码头,独资开设元享木行,并购置了“元、享、利、贞”4条砂船,把童涵春堂的精制饮片、中成药等特色产品运往汕头、厦门、香港一带,进而又运往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销售,深受好评。童祥权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经多年探索,形成童涵春堂独有的中药精制饮片,其刀功技艺堪称一绝。有诗为证:“半夏如蝉翼,玄胡像金片,附子飞上天,槟榔108片。”在国内外被冠以“童薄片”之美誉。童祥权还具有品牌意识,在童涵春堂产品包装上印上童字标志,后又以800两纹银请光绪帝师陆润庠题写“童涵春堂”四字,并请能工巧匠制成金底黑字匾额,高悬店堂中央,后又请人设计了涵春商标,沿用至今。
在童祥权掌管的四十年中,药号由单开间扩大到三开间,前店后工场,与当时先后来沪发展的雷允上、胡庆余、蔡同德,并称上海国药四大户。并先后在苏浙两省开设“童恒春、童保春、童仁泰、童天和”等药店。童氏家属也先后在家乡开设了酱园、木材行、南货店等多家产业,并出资开设童氏私塾,造桥、铺路,赈济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