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s

童涵春堂(北号)两次搬迁

来源: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8-09-08 | 107 次浏览 | 分享到: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字号,挪一下,究竟是喜还是忧?
  2008年9月2日,对于上海蔡同德药品连锁有限公司下属的童涵春堂国药号(北号)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没有鲜花、气球、鞭炮、掌声的俭朴气氛中,其位于上海延安东路379号的新店开业了。从延安东路493号搬到439号,再从439号搬到379号,6年之内的两次搬迁,虽然都只有不到200米的距离,但对于一家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药店来讲,却有些伤筋动骨。
    上海蔡同德药品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裘树德说:“第一次搬迁是在2002年的9月1日,由于延中绿地工程需要动迁,为了配合城市建设,我们不得不离开呆了六七十年的老地方(延安东路493号),翻过天桥,搬到了大世界东侧的延安东路439号,当时的销售就下滑了三分之二。而这一次,是为了配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大世界需要整体改造,我们又只好再次搬迁。从开业的销售情况来看,又比搬迁前下滑了一半。”
  由于有了第一次搬迁的经验,早在搬迁前3个月,童涵春堂国药号(北号)就张贴出告示,预先画出“新家”的地形图。接下来的两个月,童涵春堂国药号(北号)会按照多年来积累下的定制膏方老客户名单,通过写信、打电话、发短信以及电子邮件等方法,主动向“亲朋好友”通报乔迁新居的消息。“通过我们的努力,应该会有许多老顾客来我们店,毕竟还在这条路上。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里的一些居民还是不习惯往这里走,因为这边就快到延安东路隧道口了,过了隧道就是浦东。好在这里有个公交站点,以后可以抓住些路过顾客。”裘树德如是说。
    两次搬迁,最辛苦的还是员工了,因为每一次搬迁就相当于一次开业。对于一些员工的不理解,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顾客又要流失了,刚提升的效益又要下滑了。面对这样的困惑,公司工会、妇联等组织积极找这些员工谈心,摆事实,讲道理,鼓励员工以实际行动支持政府和谐社会的建立。裘树德坦言:“现在,员工都能理解和支持了。毕竟,我们在这379号门面经营也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世博会前,大世界改造好了以后,我们还将再搬迁一次,回到大世界边上去!”
    我们也希望能看到天时、地利、人和的老字号药店重新恢复往日的繁华!
 
胡品福  卢冬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