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s

浙江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顺加作价”

来源: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5-04-15 | 120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因“药品顺加作价”,浙江不少医院亏损严重。有关人士认为,如不及时扭转局面,可能危及医院的正常运转。
    今年年初,浙江省金华市卫生局与所属各家医院签订了一份《考核责任书》,把增收节支、经营止亏作为2005年医院首要任务之一。而从去年1月起浙江省在非营利性医院全面推行“药品顺加作价”办法后,金华市区医院药价总体已下降了20%,低于全国药价的平均水平。
    该市卫生局报表显示:2004年,金华市中心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等6家市区主要医院,除市妇幼保健院以外,其余5家医院医疗服务扣除药品盈利实际亏损4779.56万元。“这样的财政赤字,在我市公立医院多年来未曾有过。如不及时扭转局面,可能危及医院的正常运转。”在这些财务报表面前,金华市卫生局负责人忧心忡忡。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黄汉津很是困惑:“医院如果实现不了可持续性发展,保障百姓的就医又从何谈起?为了降低成本,最起码医院就不敢再招聘人员,有限的医生面对越来越多的病人该怎么办?让他们加班加点,又没有相应的补偿措施,就要求他们发光发热,也是不可能的。” 
    近年来,金华市几家大医院为了改善医疗条件,纷纷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据统计,“十五”期间,市区医疗基础设施投入高达2.3亿元。“从理论上讲,这一块应由政府投资,但事实上在此期间政府每年对医院的投入差不多只能维持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开支,医院基本上靠以往积累和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金华市中心医院院长韦翊说,“如果亏损局面不扭转,医院将丧失自我积累发展的能力。” 
    医疗服务价格补偿何以难产
    根据浙江省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按“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原则,在逐步降低医院药品价格的同时,适当提高部分技术劳务含量高的医疗服务价格。
    就在浙江实行“药品顺加作价”改革之前,2003年下半年,省物价局曾专门就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举行了听证会,准备上调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医院的设想,推行“药品顺加作价”应与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同时进行。次年4月,该省物价局二次举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听证会,但在后来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个改革方案仍未出台。而该省医疗服务价格最近的一次调整是在1996年,八九年过去了,医疗服务成本却上涨了数倍。
    “去年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亏损,其中不排除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内部管理有漏洞等因素,但最主要的是收费标准太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服务难以体现真正的价值。”金华卫生部门有关人士认为。而对于迟迟未出台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浙江省卫生厅计财处刘处长告诉记者,由于各方面意见难以统一,导致政策难产。
    改革:从医疗体制入手
    对于浙江省医院目前所处的尴尬境地,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认为,浙江省推进“药品顺加作价”,是想通过药品体制改革来促进医疗体制改革,这个思路其实不太对。群众反映的药价虚高、看病难等问题的根源,首先在于医疗体制的改革。
    汪亮说:“现在的基本医疗补偿机制不到位,使得公益性医院其实并不公益。百姓是缴税的,按说公共卫生体系本来就是要为百姓服务;其次,所有权和经营权应该分离;再次,应建立非公立性医院。因为现在的医院属于卫生部,而卫生部又不是国资委管,这样作为一个部门,部门资产就很容易形成部门利益,使得医院和卫生部有说不清的关系,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政府才要介入,药品到目前为止还是政府定价,这就是问题。解决问题的重点应该是由市场监督而不是政府定价。”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