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平台
Member platform

动态认证快“码”加鞭蔡同德加强健康动态认证的“码”上服务

来源:蔡同德公司 孙希瑜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0-04-22 | 155 次浏览 | 分享到:



   “老爷叔,现在进去看毛病,要亮一下你的‘随申码’。”群力中医门诊部的一位党员志愿者向一位准备看病的老人展示了“随申码”的二维码。

3月起,蔡同德公司旗下蔡同德堂中医门诊部和群力中医门诊部在门口把牢“检测关”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增加了健康动态认证的“码”上服务。

当信息化大数据在城市运行中快“码”加鞭,为城市高效运行提供便捷时,数字化的信息传递也在一定的人群中存在着阻碍。

“老爷叔,现在进去看毛病,要亮一下你的‘随申码’。”群力中医门诊部的一位党员志愿者向一位准备看病的老人展示了“随申码”的二维码。

老人一脸茫然,好在党员志愿者拿着手机一步步地教老人如何注册“随申码”。人脸识别中要大声念出数字,这位老人询问工作人员是否可以帮忙代读一下。“这个不可以的,你可以试试看,万一有问题,我们再想想其他办法。”

老人用带着上海味的普通话念出了数字,系统辨别出了,并显示出了老人的名字。“真是太不容易了,不过还好总算办好了,这下到其他地方也方便了。”老爷叔说。

3月前,蔡同德公司旗下单位已测试员工登录“随申办市民云”,尝试在内部推广动态健康认证。一线职工不光要持“罩”上岗,也要借助数字化平台持“码”上岗。测试中,也遇到了老职工不懂操作等问题。企业后台通过上报信息解决这一难题的同时,年轻一辈也在指导老一辈填报操作上解决了认证难题。

“群力中医门诊部从23日就开始接待患者了。31日开始使用‘随申码’作为进入凭证之一。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这里的老年患者占着很大的比例。”群力草药店党支部书记说道。

不单单是年龄较大的问题,许多长三角地区患者为群力中医门诊部医生良好的医术和“沪上草药第一家”的美誉慕名而来。以治疗疑难杂症及肿瘤出名的群力中医门诊部,诊治的大多数患者都患有慢性疾病,抵抗力较弱。

目前,群力草药店自费的邮购模式可以帮助一部分患者完成无接触配药代送,然而大部分人群还是以当场使用医保卡结算为主,这就代表着必须有人到场办理抄方手续。药不能停,人流不散,那么一旦发生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对此,群力草药店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及时调整防疫安排,以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给予患者安全感。如,在单通道进出口的“检测关”每日安排党员严加测温把守,同时配备党员志愿者指导患者使用“随申码”。

以兄弟单位为范本,坐落于南京东路步行街的蔡同德堂中医门诊部自39日正式复工起,迎来了不少求医问药的患者。复工一周前,蔡同德堂中医门诊部反复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告患者及家属书》,实行线上线下全预约制,希望通过线上平台织密疫情防控信息追溯网。

“随申码”的难,并不在于操作的困难,而在于不同辈分的人们在这个信息互通的社会,如何更快地实现信息双向认证。目前来说,“人性化操作”可能是打通理解关卡的最佳良方。

用二维码进入应用场景,给管理方带来了方便,也让各方都感到安全。大数据背景下的一“码”平川,确实能够有效地提升线下办事效率与安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特定人群仍然可能因为遇到不亮“码”而遇上连大门都进不了的尴尬,如何帮助疫情期间的营商环境“升温”,如何挖掘它的附加值成了服务型企业需要多多思考的考题。

“随申码”现在主要解决了入门证的问题,城市治理网格化也很可能从“随申码”开始,加速进入“码”上时代。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依靠大数据背景支撑的应用服务能承载更多衍生功能,优化服务流程,从而更加细致、便捷、有效地帮助到不太熟悉使用的人群,在疫情发展的后阶段,继续发挥服务优势,保证它的长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