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平台
Member platform

2017年中药企业可适度扩张的的四大领域

来源:医药观察网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7-01-25 | 156 次浏览 | 分享到:

对于中药企业来说,2017年应遵循“外和内刚、韬晦静养、稳步发展”战略,才能有良性的发展。中药企业要想在2017年良性发展,必须“攻守兼具”才能胜利,既要顺应国家政策,又要适度进行拓展。

   第一,适度开发妇幼产品,因为这是刚性需求市场。

   自国家二孩政策放开以来,虽然北上广二孩生育率不高,但在三四线城市已经出现了二孩生育热。据笔者所了解的亲戚家庭来看,很多第一胎为女孩的80后夫妻,90%都已经生育了二胎或计划生二胎。另外,专家预测未来每年将新增600万新生儿,这对整个医药市场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妇科的孕产市场、儿科用药市场都将有大的突破。

临床医学数据也支持上述观点,据统计:我国0-4岁儿童两周内患病率高达174.2%;我国5-14岁的儿童两周患病率达到76.9%;我国儿童门诊人次占医院总门诊人次的9%,且门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儿科用药市场规模为400亿,未来5年复合增速将达15%

由于中药“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特点,在妇幼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像已经布局妇幼市场的中药产品有葵花药业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神威药业的小儿清肺化痰颗粒、汉森药业的小儿四磨汤口服液等等,都是近几年快速发力的中药产品,上述产品均实现了销售额过2亿/年的业绩。

除了小儿用药市场以外,二孩市场还催生了不孕不育市场。由于中医药在“补肾育精、调经助孕”方面有着历史沉淀的良好口碑,因此,很多中药企业也顺势推出了此类产品。例广药集团旗下的白云山中一药业的滋肾育胎丸,自2015年大力推广以来,销量迅猛提升,2015年销售额1.7亿,2016年销售额3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据厂家介绍,滋肾育胎丸是由岭南妇科圣手、新中国第一个中医教授、有“送子观音”之称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罗元恺教授献方,该产品在“调经、助孕、安胎、提升生育力”方面得到了临床认可,从企业的愿景规划来看,未来5年该产品实现年销售额10亿/年指日可待。

第二,适度开发OTC/保健品/功能食品,因为这是大市场。

据来自中国保健协会的最新信息表明,中国保健产业目前已迎来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去年《食品安全法》的重新修订,又为保健食品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狭义的健康产业生产总值将达到8.5万亿元左右,而广义的健康产业生产总值将达到17万亿元。

已经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已经实现了业绩的提升,如北京大兴区的一家成立仅13年的一家名为“蜜蜂堂”的保健品厂,主要生产蜂蜜、蜂胶、蜂王浆类产品,全部是保健品批号和食品批号,通过全国招商加盟的销售模式,2016年已经实现了16亿/年的销售额的业绩。

调研发现,由于中药“既能治病、又能养生”的双重功效,使得中成药在保健品市场有的先天独到的优势。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全球领先,这与中国消费者长期注重养生相关,也与中国现有的天气、空气、水、食物的恶劣环境相关。除此之外,2010-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保健品市场年增速11%以上。

但是,进军保健品市场的企业必须要明智地选择竞争领域和拳头产品,将企业现有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产品优势或专业优势分析透彻,量体裁衣把细分市场打透,才能真正的在这个市场创出自己的品牌。

第三,适度进军中医养生馆市场,因为亚健康群体有需求。

据被美团网收购的“大众点评网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健康养生大数据报告》说:中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经超万亿元,市场巨大且增长快速,互联网上关注健康养生的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人,截止2016年底,全国健康养生馆已超过50万家。健康养生市场发展的地域差异也很大,江苏保健养生商户数量为5.6万家居全国第一,广东、浙江分居二三位,总体来看,东部沿海省市的保健养生市场较为成熟。而从性别来看,女性在健康养生上的重视程度高于男性,女性养生消费占比为63.2%,男性为36.8%,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同时发现女性更热爱中医保健、游泳和健身,而男性偏好足疗和按摩。

因此,中药企业可以适度进军中医养生馆市场,将“中医养生”与“产品推广”、“客户管理”相结合,做到整合资源做大市场。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例如湖南千金药业,自2010年开始运作以女性养生为主的“千金养生坊”,以千金药业现有系列灌装、药枕香囊、颗粒等专业生产线为基础,将蜂蜜、姜茶、保健品、千金香等产品,以养生坊的形式向全国推广,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适度进行科研投入,为产品进入各种国家目录打基础。

随着国家对药品监管的加强,近几年来,很多中药企业在招标、物价、进医保目录、进临床路径、进用药指南等多个方面的门槛越来越高。作为一个药厂不管将来铺多大的摊子,在消费者心目中“医生的认可度”还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2017年,中药企业要争取对自己的重点产品投入一些科研(如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循证医学研究、中医作用靶点研究等),上述投入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不占领医院和学术的制高点,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永远也不会高,你的企业永远是个作坊式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