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平台
Member platform

中药店恪守“戒欺”古训

来源:来源:文汇报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6-04-27 | 98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的店堂里,高高悬挂着刻有“戒欺”两字的匾额。时至今日,“戒欺”已被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下属的1131个会员单位奉为必须遵从的行规。记者日前从该协会了解到,在中药行业“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一系列规范企业、行业诚信经营的举措将陆续出台,从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不断提升中药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定制膏方  有章可循
    近年来,量体用药、一人一方的“定制膏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冬季的膏方市场,每年稳扎稳打,基本保证1亿元左右的进账。随着膏方市场日渐火爆,部分膏方生产企业却起了贪念:或在配料上短斤少两,或赶工期缩短中药的煎汁时间……无疑,这种种偷工减料的行为,都会使膏方的药效大打折扣,最终将失信于消费者。为此,上海中药行业协会加大了管理力度。一是修改膏方的认定达标办法,凡通过检查的达标生产单位,将被贴上协会认定的“双绿叶”标志,为消费者选择“放心药”提供参考。二是推出《定制膏方加工管理办法》,使膏方制作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比如针对部分企业赶工期问题,规定中就明文列出“头汁煎煮1.5小时以上、二汁1小时以上、三汁30分钟以上”的规定,给企业制作膏方立下规矩。
    为确保中药制作工艺的规范性,协会今年还将进一步修订《定制膏方加工管理办法》,制定质量技术行业的标准,探索制定《上海中药行业中药饮片代煎业务服务规范》,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的水平。
                                自律检查  广受好评
    戒欺,还须自律。上海中药行业协会去年一年就组织了包括野山参质量、中药饮片质量等四项行业内部的自律检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被检查的会员单位非但不反感,反而交口称赞。原来,协会的专家们在铁面无私进行检查的同时,还耐心地给会员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辅导。如何鉴别野山参、燕窝、虫草等名贵中药材?如何提高对野山参的质量把关和养护保管能力?这些都是专家组在检查会员单位的野山参质量时,“顺便”开设讲座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少会员单位和企业都获益匪浅,甚至多次向协会提出邀请专家再去“检查”的要求。
    结合行业自律检查,协会还适时地实施名牌战略,向消费者推荐优质优价的药品,积极为名优产品拓展市场。去年,协会在行业内开展评选,推出58个上海中药行业名优产品,“雷氏”、“群力”、“龙虎”三个商标还荣获“上海最有影响的老商标”称号。
    此外,协会还发动位于“四街四城”商业中心的中药零售企业建立诚信档案,公布行业评比,贯彻行规公约。据悉,为了从源头上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协会还将不断吸纳中药工业企业加入诚信档案的建设,逐步将诚信档案由软件升级为“网络版”,在行业内实现“共享信息,共同管理”。
                                服务大众  注重调研
    心系百姓、服务大众是诚信经营的根本。百姓关注药价,上海中药行业协会就把药价作为调研的重点课题。除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完成2000多个中成药和100多个中药饮片价格的日常申报审核工作外,协会还对中药药品价格管理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召开中药饮片价格管理座谈会,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第一手资料。
    推出“柜台方”,是协会缓解老百姓“吃药贵”问题的又一举措。“柜台方”是中药行业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而记者了解到,协会在广泛调研、与市中药医学会联合召开专家论坛后,已精选出61个“柜台方”上报政府主管部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正在拟定实施细则。
    今年,协会还将着重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和精致饮片的市场价格变化进行调研,为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本市新的中药饮品价格管理办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