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平台
Member platform

童涵春堂创建225周年暨《药苑笔耕》发行仪式拉开庆典序幕

来源: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8-03-21 | 123 次浏览 | 分享到:
 
 
发行仪式现场
 
 
 
《药苑笔耕》作者包光宇
 
 
 
 
 
发行仪式赞助单位总经理卢国生发言
 
 
 
包老为读者签名
 
 
    2008年3月15日,童涵春堂为老药工包光宇同志举行《药苑笔耕》新书发行仪式,就此拉开了童涵春堂创建225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序幕。出席发行仪式的有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部分退休老职工,上海中药行业协会等有关方面人士。
    会议由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张志青主持。首先由《药苑笔耕》作者包光宇同志发言,他介绍了出这本书的目的,书的结构框架内容等。然后由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秉海,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国生讲话,对包光宇同志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对包光宇同志执着的精神和为中药事业留下的宝贵的信息资料给予了高度的赞赏。会上,老同志们纷纷发言,祝贺新书的发布,畅谈中药发展历史,共诉多年的中药情节。
    我受邀参加了这个活动,整个活动流程其实很简单,不像明星、作家签唱片、新书那样现场有里三层外三层的“粉丝”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也没有激情昂扬的话语,或者是歌迷们陶醉发布会现场那样的尖叫和雷鸣般的鼓掌。但是平实的活动现场依然让我很震撼。因为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在退休了20来年后,还不甘赋闲在家,将自己50年来的新闻通讯工作的稿件(筛选部分)归纳整理出版成册;因为童涵春堂为平凡的老药工包光宇同志全权赞助新书发布仪式;因为借着童涵春堂创建225周年庆典,把退休已经20来年还健在的老同志们邀请过来进行这一次大联欢;因为老同志们平实而又激动的发言让我真切感受到人老心不老的真正含义。
    会后,我采访了《药苑笔耕》的作者包光宇同志。
    笔者:包老,您出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包老:我从1987年退休以来,接触了不少老同志,他们退休以后,不甘赋闲在家,而是拿笔回顾自己辉煌的一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教训,纷纷出书传于后人,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给我很大的启发,我的一生虽然平平淡淡,愧无建树,但是我想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和许许多多劳动人民一样,怀着强烈的翻身感,看到新中国涌现出来的许多新人新事、新风尚,50多年来我笔耕不缀,这一段不算长的历史也算见证了50年来中药发展的历史,对于现在的年轻小辈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基于此,我的这本小册子就这样问世了。
笔者:您给自己取名“闻望思”,有什么特殊的内涵吗。
包老:听到(闻),看到(望),想到(思),说明50多年来,我的文章都是通过听到、看到、想到而写出来的。由于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有的内容由于事过境迁,已成明日黄花,不符合现在的时代精神,有些观点从现在的认识来分析,显然会有错误的地方,现在也没有办法一一纠正,好在它真实的反映了当年的部分缩影,仅供大家参考。
    笔者:个人出书,编辑、排版、美工、校对等非常烦琐不说,而且还有不少的成本,都是你自己出钱吗?
    包老:是啊,因为以前都还没有现在信息化这么发达,要把这50多年来的铅字都变成电子版本又再变成铅字印刷出来,说来简单,做起来确实相当烦琐,要有耐心,细心。而且有些资料需要历史求证的,我为此还要专程到上海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不过我出这本书能够为后人留下点什么,我觉得值得,做起来也很开心,精力十分充沛。小册子最后的印刷得到了童涵春堂和蔡同德堂的全权赞助,他们各出一半帮我印刷了近千本。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还在2008年3月18日为我的新书发行举办了一个“《药苑笔耕》新书发行仪式”。我由衷的对他们表示感谢和对自己晚年的满意和幸福。
    从跟包老的交谈中,在他介绍自己大半生的个人的经历的时候,我并看不到任何的高官显位,也没有任何显赫的资历,他有的是平平淡淡。为如此普通的退休老同志赞助出书,而且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两位最高层管理者在百忙中亲自参加这样的发布仪式,这不能不让人感觉到童涵春堂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也正如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国生在新书发布仪式上讲的那样:“名人出书很正常,可是一个在一线岗位的普通员工,在他80岁高龄了出书,这件事情的深远意义已经超出了出书的含义。它反映的是现代人缺乏的执着敬业,锲而不舍的精神。药海拾贝,甘于寂寞,在百草园中辛勤耕耘,虽已到高龄,但是仍然散发着年轻人蓬勃奋发向上的朝气。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童涵春堂每一个员工学习,是企业可以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源动力,我们企业需要有这种精神。这本书是年轻后辈们了解过去50年中药发展历史的百科全书。也借着今天这个聚会,发自内心的感慨,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老一辈为我们今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我们在享受和继续发展巩固成果的同时不能遗忘了挖井人。相互施恩,双向感恩,以感恩的心对待万事万物,心境宽容,堂堂正正。这样,个人、家庭、企业、社会、乃至国家呈现的是欣欣向荣,和谐氛围。也一如童涵春堂的企业精神“童叟无欺、涵和理中、春生万物、堂堂正正。
    也借着这个机会向在座的各位老前辈们展望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前景。2008年是童涵春堂新三年计划的第一年,也是225年华诞。打好开局第一仗,为发展夯实基础。我们的近期目标就是要在上海医药行业同类型企业位居前三位,成为率先进入资本市场的国药公司,中期目标就是要在中国医药企业位居前列,成为有很强的综合竞争力的药业企业,最终把童涵春堂打造成为跻身主流市场的中国药业领先企业。”
    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海中药行业协会的一员,协会见证了企业发展历程,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童涵春堂改变了许多,但有一种情结始终不变,这种情结就是童涵春堂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一种感恩感激、“何不求其上”的工作激情,让工作多年、企业培养的资源不断创造更大的价值,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具有蓬勃生机的源动力。
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张丽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