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平台
Member platform

经典中药验方研发战升级

来源: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6-10-31 | 88 次浏览 | 分享到:
    据悉,目前国际医药界正在对中国传统中药的经典验方进行紧锣密鼓的研发,国内中药研发界也不落下风,早在2002年,国家计委、科技部等8部委共同颁布了中国首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当时的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表示,到2010年,我国要开发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创新产品,突破一批中药研发和产业关键技术,构筑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的跨越。一场关于中药经典验方的争夺正在进行。
     据了解,只有210个汉方药制剂的日本,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料的75%又由我国输入,但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却很高。很多中药材在国外经二次加工后重新杀回我国,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洋中药”在国内中药市场出尽风头。专家们分析认为,“洋中药”之所以能迅速占领中国市场,主要原因在于外国人的研发思路和方法完全符合现代药物的要求和规律,融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并根据市场需求自由发挥。如银杏叶制剂,我国1960年代已开发出产品,主要用于治疗气喘,但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在市场上无所作为;而德国、法国凭借科学技术优势,经过深入的研究后,将其开发成了受国际市场欢迎的产品。         
    不久前甚至有消息称,日本东洋医学会正在筹划将“汉方医药”更名为“东洋医药”,并且正在运作,希望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相关支持。
    据了解,盯上这些经典验方的决不仅仅有日韩等国的研究机构,包括诺华在内的跨国公司也早已开始在这方面有了动作。两年前,诺华公司就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进行了关于中草药中的天然活性物质的合作研究项目。类似葛兰素史克、诺华这样的一些跨国制药巨头,每年的研发经费动辄数十亿美元,R&D通常都在15%以上,他们以先进的理念、成熟的运作模式、雄厚的资金实力,选择国内强势研发机构合作,进入中草药基础研发领域,并且目标直指从传统中药所用的植物和真菌中提取纯天然化合物来开发国际主流医药学认可的新药,这对我国中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个挑战,也是一种压力。
    导致这种压力存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目前临床使用上千年的经典中药验方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免费大餐”。
    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问题是中药还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目前的保护体系“硬伤”明显一是专利保护的审批周期长,通常为3年左右;二是专利保护的时间短,通常为20年,保护力度还不如《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三是中药专利侵权难以认定,现有的检测手段难以判断是否侵权。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