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候,吴国有个地方刺史,中毒得病,请了一个叫董奉的民间医生去治疗。可董奉赶到时,病人已经死去三天了。董奉是一个实在的人,就是人死了,也要诊一诊,瞧两瞧。当诊了死人的脉后,脸上突然出现喜容:“这人脉还在跳,还有救!”他忙从药囊中取出三粒丸药塞进死人的嘴里,用温水灌服,并用手在其胸腹部推拿,过一会儿,死者四肢慢慢舒展,脸上现出血色,不几天,渐渐恢复了健康。
董奉治好了一个疑难病症,却不要人一文钱。他只提出一个要求,凡是被他治好的病人,都要帮他种植杏树,病重的种五株,病轻的种一株。数年以后,他的园子里共种了十多万株杏树。杏子出卖时,董奉也不要人家给现钱,只用粮食来换,他换得了许多粮食,用来接济劳苦饥饿的百姓。
董奉这种高尚品德,人人有口皆碑。从此“杏林”二字便成了称赞医生美德时的专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