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面对不景气的中药材行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变革观念,改进模式,积极落实“上控资源,中控物流,下控网络,内强管理,中强质量,外强形象”的战略举措,促进了企业核心业务——中药材、中药饮片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4年销售总额较1997年增长2.6倍。公司下属华宇药业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沪光牌”中药材、中药饮片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并成功打入欧洲主流市场。
上控资源——介入地道药材产地
近年来,上海市药材公司针对中药材“一季收购,多年使用”、“多了是草,少了是宝”的特点和中药材产地不同而导致的质量、疗效差异等问题,坚持推进GAP管理和药材源头招标工作,既有效地保证了药材质量,又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防病治病、康复保健需求。
建立GAP基地。该公司从1988年起,先后在浙江、江苏、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建立了丹参、板兰根等11个GAP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药农”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发展、培育正宗绿色中药材。其中,上海地区的西红花基地于2003年首批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AP验收。与此同时,西红花还获得首批国家绿色行业标准品质证书。这些GAP基地的建立,不仅有效地规范了中药材的种植、确保了中药材的质量,而且探索出一条产销联合发展中药材的新路子,明显提升了企业的经营业绩。据了解,这些基地近几年来的生产销售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西红花基地通过GAP验收后,购者蜂拥而至,当年生产销售即同比增长60%以上,取得了公司、基地和药农“三满意”的效果。
中药材源头招标。该公司在31个省、市、区设有中药材采购点,派出数十名业务员深入南北药材产地,了解市场动态和种植信息,适时制订采购计划,并严格按照公司的药材招标规定及实施细则运作,从而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采购成本。这几年来,该公司从产地招标采购的黄芪、甘草、丹参、三七等一批大品种药材普遍降低了5~8%的进货价格,不仅使消费者能买到正宗药材,而且还能得到价格方面的实惠。
中控物流——改造传统批发业态
该公司按照现代中药材营销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探索并推进以现代信息、物流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先后建立了中药饮片配送中心和中药材配送中心,使公司的批发业态实现了新的跨越。配送中心在仓库整合的基础上,采用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先进设备和元器件,将原药材阴凉库改造成为恒温恒湿的“绿色仓库”;增加了铲车、配备了饮片急送服务专车及其它机械化作业的相关设备;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强化了储存运的软件建设;启用了条形码和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这些措施,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结算速度,密切了公司与商家、医院的协作关系,为今后公司建立全国性的中药材、中药饮片配送网络打下了基础。
配送中心建立了严格的市内24小时送货制度,8小时急送配货制度,落实了文明用语、规范操作、送药到柜、清洁场地、征询意见等一系列服务措施。
下控网络——拓展市场网络体系
该公司注重发挥网络、品牌、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
抓住中药材行业结构调整的机遇,通过资本运作,先后控股了上海信德中药公司、上海华浦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德华国药制品有限公司、上海余天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上海华鹰药品有限公司和浙江华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6家中药材、中药饮片加工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强化了核心业务,形成了饮片生产专业化分工、规范化生产、市场运作一体化策划的总体格局,使这些企业的生产销售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其饮片生产能力已超过1万吨,品种达800余种,已占上海饮片市场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加快了销售渠道的拓展和市场细分的步伐:在巩固业内业务的同时,努力拓展业外市场;在稳定上海市场的同时,积极挺进全国市场;在加大区县饮片供应的同时,发展医院饮片直供;在拓展国内业务的同时,主动进军欧洲主流市场。
内强管理——夯实企业发展平台
电脑管理。该公司在电脑管理中实现了批号管理、条形码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的“三级跳”。近日又建立起一套涵盖中药材、中药饮片采购、储存、生产、销售、质量控制、销售管理、财务统计、成本核算等的管理软件,可随时通过英特网进行查询,实施远程监控,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人才市场和互联网等途径,招聘本科生、硕士生及其他高级专业人才数十人,其中多人已担任经营公司经营管理者、中层干部和科研带头人。与此同时,该公司建立和健全了竞争——培训——上岗——再竞争的员工培训和启用机制,形成企业发展、员工素质提升同步推进的人力资源格局。
战略管理。该公司选择了低成本、差异化和高毛利等经营战略。一是将战略方案的内容进行了层层分解;二是以战略目标为中心建立了企业内部经营责任制;三是加强了战略控制,确立了战略目标评价标准,落实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和实施考核的方案,确保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优势。
中强质量——巩固市场竞争之本
上海市药材公司多年来以质量为“立身之本”,把研制中药材标准、提升中药材的质量作为企业“强身健体”的必由之路。
启动了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10余所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率先在同行业中开展了中药材商品质量指纹图谱研究,承担了有关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等31项国家及上海“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西红花规范化种植、部分中药饮片的标准化研究、中药材GAP研究等工程项目已取得显著成绩。
实现了中药炮制加工标准化。近两年来,该公司经过反复探讨和攻关,摸索出一整套精制饮片制作新工艺,推进了各控股中药饮片厂的GMP改造工作,其中,上海德华国药制品有限公司已通过GAP现场认证。提升了检测水准。1998年以来,该公司不断追加科研投资,将公司原中药材检测部门进行扩建。
外强形象——提升公司综合素质
上海市药材公司对企业形象进行综合设计,其中包括产品生产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动态和静态环境设计、品牌精神的人格化设计和广告设计等等,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沪光牌”中药饮片的品牌内涵是“地道药材、道地服务、规范经营、争创一流”。该公司采用综合措施,强化品牌要素(知识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和品牌定位(产品定位、品牌概念定位、品牌理念定位、品牌文化定位和品牌精神定位)。经过两年的努力,该公司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青睐和消费者的钟爱。2000年,“沪光牌”中药材、中药饮片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
为保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上海市药材公司不断地对产品质量、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进行缺陷分析,及时提出改进举措,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品种带品牌,以品牌促销售的运作模式。从2000年至2003年间,“沪光牌”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其他相关的加工品、复制品连续四年获得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
中药材技术检测中心,并于2003年通过了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评审组的评审,成为我国中药生产企业中惟一一家通过该委员会评审的单位。据悉,该实验室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和标准结果得到国内和国际认可。
强化了全面质量保障体系。该公司及下属经营单位于2003年全部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SP认证。其中,公司下属华宇药业于2001年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ISO9002认证,并于2003年又通过了ISO9001认证。
来源:上海经济网
电话:021-63234074
邮箱:scda228@vip.163.com
zyxh@stcma.cn
地址: 上海市福州路107号226室(邮编:200002)
| 协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