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平台
Member platform

“2007—2008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发布

来源: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7-12-24 | 95 次浏览 | 分享到:
 
    向国内外社会各界发布未来一年的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是中国商业联合会自2003年以来每年举办的一项重要信息发布活动,由商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具体组织。中国商业联合会开展一年一度的“中国商业十大热点”推选活动,旨在为中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者和国内外投资者预测未来一年中的运营环境,提供发展思路和决策参考,为各级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提供商业规划调控脉络,为中国商业问题的研究者提供可持续深入的观察角度,为中外关注中国商业发展的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从今年5月初开始,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与香港利丰集团研究中心携手邀集近200位经济学家、商业专家和企业家,对2007—2008年的商业热点进行了预测和评定。这已是该项权威性预测的连续第五次发布了。前四次发布的结果都引起了业内研究人员、管理人士和数百家国内外媒体的普遍关注。去年香港利丰研究中心根据我会发布的十大热点及其点评报告而形成的英文报告,备受国外企业界的关注。
为了提高十大热点预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持续性,从去年开始,专家工作委员会开始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选方法,成立专家评审组,组长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国雄教授担任。今年沿用了去年的评选方式,先由专家广泛推荐备选方案,再对方案的推举数量进行统计,将20个得票最多的预测热点下发给各位专家委员征求意见,经过专家评审组两次反复分析讨论,最终形成了“2007-2008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
    这次评定的2007—2008年度十大热点是:
一、国内市场销售升温,受奥运会等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创l0年来最大增幅。
二、食品市场走势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三、商业资本运作加快,流通企业并购重组更普遍地展开。
四、外资流通企业在华发展进入战略调整阶段。
五、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为主导的涉农市场网络进入加快建设、逐步完善期。
六、发展社区便民商业服务,将成为完善市场体系新的着力点。
七、政府商业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加快,行业协会作用增强。
八、商业地产发展面临风险与机会双重考验。
九、连锁商业将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更加重视提升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十、《反垄断法》等一批相关法律的颁布和完善,将使市场行为受到更严格的法律约束。
    这十大热点从三个方面反映出中国流通业的基本走向:
    首先,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中国流通市场仍处于快速成长期,但同时也遇到新的宏观经济因素的挑战。对于明年的市场来说,奥运会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条件,它带来的国内外游客大规模流动和消费档次升级,将给中国流通业带来强力的刺激效应。当然,这种效应最主要是体现在城市市场。食品市场的价格普遍提升,其对流通市场的影响很难用“好”或“坏”来区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连续数月超过3%的警戒线,在本阶段,那些能提供较大成本管理优势的食品折扣店可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其次,在企业发展层面,零售市场的企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这肯定也会进一步影响上游制造商和批发商的市场格局:而成熟的大型零售商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向“质”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外资流通企业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在向流通环节的上游渗透;另外,流通相关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进一步的动荡和洗牌,重点即在于横跨流通和房地产的商业地产领域,在零售商发展求“质”的年代,商业地产商如果还在继续单纯求“量”和“面积”的比拼,而忽视对零售商客户的专业服务,必定会陷入发展的困境。
    最后,从“十大热点”中欣喜地看到:政府主管部门在内贸流通管理方面。其指导、调控的理念和手法也越来越成熟。根据专家们的分析预测,政府主管部门将更快地转变自己的职能,并将很多应由市场调节的因素交给行业和市场本身去运作,这意味着行业协会的功能将会大大增强。不过,从营造公平竞争氛围的法制建设角度看,政府的功能正在增强,其行动也变得越来越积极。另外,从维护流通体系平衡和推动百姓生活提升角度看,政府的参与度也在提高,以往发展较弱的农村商业和社区商业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相信这两个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未来都将得到很大的改观。
   附注:专家评审组的点评报告在中国商业联合会网站上可以下载详细阅读,希望能够给大家明年的工作提供一些发展思路和决策参考。
转自上海市商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