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平台
Member platform

中药汤剂优势及改革思路

来源: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5-05-28 | 88 次浏览 | 分享到:

     汤剂是中医临床诸多剂型中的首选剂型。历代医者对汤剂临床运用研究不断深入,他们根据中药饮片的种类、性味功能、毒理作用、药剂治疗目的,以及火候、煎煮时间、先煎、后下、布包煎、烊化兑服、为末冲服等,具体规范了汤剂的煎煮常识和服用方法,丰富了汤剂的运用内容,保证了汤剂的治疗效果。 
   一、汤剂优势分析 
    1.目前中医临床使用的剂型较多 
    除汤剂外,还有丸剂、散剂、酒剂、膏剂、丹剂、冲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它们以各自的优势在近代医疗活动中发挥了较好的治疗作用,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和接受。但大多数中药成品制剂的功效与其适应证是固定不变的,若病情有变化,原方即不适应,而无法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加减运用,因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而汤剂最能配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情变化灵活加减运用,能最大限度地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理论原则,全面考虑人与自然环境、心理、体质等因素及病因、病性、病时、病势等病理变化的因果关系,把握药物配伍、用药剂量等原则,切合病证实际确立治疗法则而遣药配方。并在规范的煎熬过程中能将药物有效成份充分地溶入汤液内,使药物分子或离子状态能均匀地分布在药液中。服后在胃内无崩解过程,吸收快,有效成份吸收全面,利用率最高,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预期疗效。 
    2.近些年来新型的中药制剂层出不穷 
    许多中药单味或复方在现代科技力量的推动下制作为针剂、雾化剂等,并广泛地用于临床,这无疑是中药剂型变革和开发利用的突破,也是对中药传统剂型发展落后于时代的挑战,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可喜的前景,也给汤剂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目前的生产工艺和科技手段只能提取某几种或某一类化合物,不可能提取药物的整体有效成份;即使提取多数有效成份,也不可能代表原药物固有的性质。功能作用,更不可能发挥中药单味或复方的整体实用价值和综合运用特征。而汤剂的特点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认识相似,正是通过单味或复方整体药效的组分,从多系统,多靶点的途径发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整体调节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汤剂改革思路 
    传统的汤剂存在用药量大,浪费资源,煎煮耗神费时,携带不方便,煎煮方法掌握不当而药液质量难以保证等缺点。因此,汤剂的改革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传统的中药饮片大部份呈小块状,多数药物是植物根块,动物骨质和矿物等,一般的煎煮方法不易使全部有效成份充分溶出。 
    为了使汤剂的改革能保持中医药理论特色,又能充分发挥中药整体功效的特征,符合未来药物发展方向和现代人们对非注射给药途径剂型,尤其是对安全的、无创伤性口服给药途径的需求,笔者认为,采用传统粉散技术与现代微米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将规范炮制的单味中药饮片加工为10-75微米范围,在加工制备中还应依据药材质地结构的紧密、疏松、油润等类别特点,规范其粒径程度,用特制的纸袋或布袋包煎5分钟左右服用。 
    根据物理学原理,粒径在此范围内的颗粒中药,所含的药效学物质基础与原中药饮片分子结构无明显变化,不会影响中药属性、药效特征和功能主治。从药物学来说,粒径越细,则表面积越大,越有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不会破坏药物的有效成份,更不会对安全用药构成威胁,相反则大大提高药物的利用度,若将微米技术纳入汤剂改革,不但能缩短汤剂的煎煮时间,简化煎煮方法,方便携带,节省药源等,而且还能提高药物整体成份的利用率,保留汤剂的综合特征,比传统汤剂更保证质量,适应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病势和不同疾病谱的患者临床随证灵活加减运用。当然,用微米技术改革汤剂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每味药就像一个含有多种化合物的仓库。我们应在现代药理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味中药所含的有效成份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及使用不同等特点,认真考虑和研究中药临床应用的稳定性、释放性、储存和配伍等问题。此外,微米中药及相关技术还能促成中药剂型的多样化,加速如含片、雾化等新剂型的开发。并可改汤剂的不足为优势,保持传统汤剂自身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相信不久的将来,一种新型的汤剂将会广泛用于临床。
来源:中国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