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平台
Member platform

中药消费与城市文化有关

来源: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06-02-16 | 107 次浏览 | 分享到:

    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时普医药信息有限公司长期监测数据显示,中药消费与城市文化也有密切关系。
根据2005年前三季度北京、上海、广州胃肠用药零售市场的销售情况分析显示:化学药的品牌优势带领其市场表现一路前行;受本土文化的影响,中成药的份额成长势头看好。
    北京有同仁堂等百年老字号中药企业,其品牌已渗入这座古城的文化内涵里,人们对于中成药的忠诚度较高,中成药与化学药各占半壁江山。上海是一座都市气息浓厚、时尚领先的一个现代城市,消费者对化学药颇为青睐。上海外资企业较多,当地居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小,中成药的销售只占约三成。广东省中医药资源丰富,省会城市广州作为中医药大省的一个据点,对中药的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都有深厚的基础。广州市有一批著名的中药老字号企业,还有几所著名的医科大学,中医中药与本土文化深深融为一体,中成药与化学药的市场容量平分秋色。在前不久召开的“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上,SFDA副局长张敬礼对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工作非常关注,对中医药事业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广州中成药的零售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
    三城市市场上的中成药品种较多,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北京、上海2005年前三季度胃肠用药零售市场微升,广州略有下降,总体态势趋于平稳,市场变化不大。北京较2004年同期上升了6.99%,上海上升了2.34%,广州则下降了1.38%。
    2005年是政策影响较大的一年。抗生素限售,给曾经滥用抗生素的患者敲响了警钟,中成药的使用开始频繁起来。在过去的17次药品降价中,中成药仅降了两次,且下降幅度远远不及化学药,相对而言较为稳定。药品分类管理从2000年开始,从处方药、非处方药目录的划分到抗生素限售,正在逐步推进,2006年将基本实现。抗生素的限售给抗生素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必定会有替代抗生素药物挤身进入市场,瓜分这块蛋糕,而中成药的优势已日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