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埃德蒙顿加中友好协会成立于1973年,为非牟利性群众团体。其宗旨为积极开展民间的经贸丶科技丶教育丶文化等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促进加中两国友好关系发展。四十多年来多次举办大型的文艺演出,工农商品交易展,知名画家作品展,接待中方各层面访问团同时也组织加方各层面出访团去中国考察,举办庆祝中国国庆和中国新年等活动。
回顾四十多年的历程可分为三阶段,困难期丶发展期及深入期。困难期遭遇的阻力已变为动力,发展期看到国庆丶春节等庆祝活动及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华人社区的全侨活动无比喜悦,如今到了深入期,任何活动的举办都要追求民心相通的效果,做加中友好的民间桥梁是我会的使命,任重道远。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8月30日10时,在中证医药生物指数分类中已披露半年报的277家上市公司中,上海医药以35.68亿元的净利润,排名第2。即使扣除报告期内的一次性收益,上海医药主营业务上半年创造的净利润也有25.51亿元,位列第6。
创新药管线再扩大,转型加速度进行时
7月21日,2020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之“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榜单发布,上海医药以雄厚的工业制药实力强势入围前三强。
为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迈入国际领先行列,近年来上海医药将“创新”置于战略首位,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近五年研发投入翻了逾三倍,从2015年的6.18亿元大幅增至2020年的19.72亿元。上半年,上海医药研发投入共计11.39亿元,同比增长51.90%,占工业销售收入的9.04%,其中研发费用8.80亿元,同比增长30.04%。截止8月30日10时,在中证医药生物指数分类中已披露半年报的277家上市公司里,上海医药以8.8亿元的研发费用位列第三。
种瓜得瓜,上海医药近两年的创新药管线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公司已有进入临床前及后续研究阶段的创新药管线35项,相较于2016年增加了24项,在35项管线中已有24项进入临床或已上市,并有多个管线进入临床III期。
截至目前,多个管线取得标志性进展:
8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的新药I037( LT3001)已向CDE提交Ⅱ期临床试验申请,计划在中国大陆和全球同步开展两项Ⅱ期临床试验。该药在美国及台湾的II期临床试验也取得新进展,与公司合作的顺天医药(Lumosa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该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单次给药、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2a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安全性终点。该项2a期临床试验共入组24例受试者,总体表现出良好安全性,无sICH风险增加的证据。2a期次要终点包括评估神经功能结局的mRS(改良Rankin评分)和NIHSS的变化,尽管样本量有限,但LT3001组中有更多受试者在第90天达到极佳功能结局(mRS 0-1),并在第30天达到显著神经功能改善(NIHSS改善≥4分)。在基线NIHSS≥6且接受LT3001治疗的受试者中,78%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
8月3日,上海医药SPH3127新适应症溃疡性结肠炎获得FDA临床默许,在美国进入临床II期。另一新适应症糖尿病肾病也已于7月底收到CDE临床试验通知书,拟于近期启动国内II期临床试验。SPH3127是上海医药创新药管线中进度最快的产品,高血压适应症已进入临床III期,目前全球尚无同靶点同适应症的药品上市。
此外,半年报还披露了其余几个重要管线的阶段性进展,包括与俄罗斯BIOCAD公司合作引入的PD-1新药宫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双双进入临床III期;IL-17A新药银屑病适应症已申报IND,强直性关节炎适应症已申报pre-IND;罕见病新药I036启动针对尤文氏肉瘤的II期临床试验等。
从上海医药近几年的动作来看,公司正不断完善研发平台的布局。从小分子到大分子,从改良型新药到创新药,从临床前、临床、中试到产业化,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孵化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刘俊岭教授团队、上海二医投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共同成立上海循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6个创新药管线品种,聚焦罕见病及创新药开发,专注于抗体、核酸药物及细胞治疗技术,2022年预计将有2个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阶段。
在仿制药方面,一致性评价与高端制剂的开发正同步推进。上半年,上海医药新增14个品种(21个品规)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获批产品累计至34个品种(48个品规),在行业内位居前列。此外,高端制剂平台建设也成效初显,已搭建吸入制剂、缓控释制剂、口溶膜制剂、复杂注射剂、原料药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并与多家国内知名高校、研发机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今年7月,公司旗下上海上药创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杭州艾瑞莎生物及江阴贝瑞森制药签订产品引进协议,引进纳米技术改良型新药AP2500与新给药途径和新适应症的改良型新药UP-611项目。近日,与九洲药业合资组建的上药九洲生物制药公司也正式揭牌,目前已拥有13个联合立项品种。
在中药业务方面,报告期内板块收入同比增长达到18%,其中重点产品收入增速超过20%。中药业务是上海医药工业板块的核心组成之一,销售收入约占整体工业板块的三分之一,拥有从种植、饮片、中成药到中医门诊部的全产业链优质中药资源。旗下有7家中药重点企业、9个知名核心品牌、多个国家保密配方以及覆盖心血管、消化、呼吸、骨骼肌肉及泌尿生殖系统5大治疗领域的数百个丰富产品。依托老字号品牌与消费品属性,中药拥有跨越百年的产品生命力,上海医药的现有资源有着极大发展潜力。今年5月,公司联合云南白药、天津医药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云天上•复兴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产业联盟”。近期,公司更是公告引入云南白药作为战略投资者,共同发展中药大健康业务,前景看好。
医药商业龙头地位稳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7月30日,国家商务部官网公布《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上海医药以1682亿的医药商业收入在全国1.31万家药品批发企业中位列第二。在零售业务方面,上海医药的商业版图也覆盖全国16个省区市,旗下拥有2000多家品牌零售连锁药房。
作为国内最大的进口药品、疫苗、医疗器械服务商,上海医药基于“长板”不断优化品种结构,丰富进口服务、为创新药打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并加速拓展疫苗和器械新业务。在进口药品方面,上海医药上半年再次获得武田、诺和诺德等跨国药企多个重磅品种的进口总代资格。在进口疫苗方面,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2.84亿元,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基于在疫苗分销领域的龙头地位,公司正将产业链从进口分销延伸至生产与研发。
与此同时,上海医药的互联网布局成效初显,医药商业正从传统分销向现代健康服务商转型。2015年,上海医药孵化上药云健康,2017年,上药云健康孵化镁信健康,创新的火种一脉相传。2021年上半年,上药云健康与镁信健康均顺利完成B轮融资。半年内,镁信健康新上线40余个患者福利项目,新增32款健康险产品,已累计服务6,000多万张保险保单,并已成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的主要服务商。2021年4月,由镁信健康提供服务支持的“沪惠保”上线后,参保人数迅速突破739万人,引起一波热潮。
加大国际步伐,拓展口腔器械业务
国际化的步伐上,上海医药也取得进展。据悉,上海医药已组建国际业务事业部,为海外业务合作及海外资源整合提供支持,并积极拓展东南亚、中亚、非洲市场。
今年5月,上海医药旗下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收购Fimet Invest Oy(“芬兰菲曼特”)100%股权。芬兰菲曼特成立于1981年,以生产经营牙椅及其他牙科相关设备为主,其“Fimet”品牌经多年的经营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认可度。通过资源整合,上海医药有望借此建立起医疗器械口腔业务的研发、全球BD与海外并购平台。
产融结合,助力创新转型
今年8月,上海医药非公开发行A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议案获得股东大会的高票通过,拟向两名认购对象定增8.5亿股,募资143.8亿元。其中,云南白药作为战略投资者,将认购112.3亿元,并于发行完成后持有公司18.02%的股份。作为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试点企业,通过其不断加快的改革步伐,可以看出上海医药致力于创新转型的坚定决心。此次引进战略投资者,意在通过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进一步优化上海医药的治理结构,推动国企改革举措的进一步深化。除此以外,云南白药作为战略投资者还将为上海医药带来中药大健康等方面的产业资源。据悉,双方将结合在产品资源、客户资源、品牌管理、市场渠道、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在中医药、大健康、医药商业及新业务等方面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从此次募集资金的用途来看,除补充营运资金外,将主要用于研发及创新投入,市场网络拓展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这也将为上海医药未来几年的发展带来强劲助力。
并且,上海医药还通过参与设立产业基金更广泛地布局潜力领域。今年7月,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之一参与设立上海上实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私募投资基金。该基金是由上实集团发起设立的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基金,以立足上海、联动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为定位,对附有创新属性和成果转化价值的项目提供系统性投资和转化支持,重点投向生物医药领域,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转化平台。
电话:021-63234074
邮箱:scda228@vip.163.com
zyxh@stcma.cn
地址: 上海市福州路107号226室(邮编:200002)
| 协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