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概况
ABOUT US

国务院决定基药目录大调整

据央视830日消息,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减轻药费负担。相关信息显示,最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增补已经结束,品种从520增至685种,肿瘤用药、儿童用药增量显著。

为防止出现基药短缺现象,会议同时明确,公立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与相关补助资金拨付挂钩。

此外,还将建立基本药物、基本医保联动和保障医保可持续的机制,符合条件的治疗性基药可按程序优先纳入医保目录。

国家时隔5年再次对基药目录调整,分析人士认为,大有重用基药,以其“安全、必需、有效、价廉”的优势,促进药价回归合理,倒逼高价药(如抗癌药)降价之势。特别是现在,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专项采购、一致性评价临床替代进口药等政策推进之时,无异于给药品降价再加一剂“猛料”。

此次基药目录调整,在覆盖临床主要病种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癌症、儿科、慢性病等病种,调入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成本效益比显著的187种中西药,其中肿瘤用药12种、临床急需儿童药品22种,均比原目录显著增加。今后新审批上市、疗效有显著改善且价格合理的药品将加快调入。

实际上,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定,原则上,基药目录三年调整一次,也就是说,此次调整本应在2015年做出。而据业内人士分析,2014年以来,国家对基药目录增补持收紧的态度。

从发文情况看,2009年,基本药物制度成立之初,还允许省级增补,到2012年再次调整目录时,已不鼓励省级增补;原国家卫计委2014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则直接表明:不鼓励基药增补。

而之所以,再次大幅对基药目录做出调整,分析人士认为,可能是在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国家医保局成立全面整合药品定价、采购、医保支付等职能,以及分级诊疗逐渐推进等削弱基本药物目录作用的情况下,清除辅助用药等临床疗效不明显药物,增加临床急需的治疗药物,以强化基本药物目录作用。

从此次增补情况也可以看出,已有22种药品被调出基药目录;而根据国务院会议决定,未来更多新审批上市、疗效有显著改善且价格合理的药品,有机会加快调入该目录。

830日的国务院会议,除了透露出基本药物目录调整情况外,还对临床使用单位、医保等相关单位提出了几点要求:

要减轻患者药费负担。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集中带量采购等方式,推动降药价。

建立基本药物、基本医保联动和保障医保可持续的机制,将基本药物目录内符合条件的治疗性药品按程序优先纳入医保目录,使医保更多惠及参保群众。

鼓励各地在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管理中,在保证药效前提下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减少患者药费支出。

要确保基本药物不断供。对用量小等易导致短缺的基本药物,可采取定点生产、纳入储备等措施保证供应。

公立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与相关补助资金拨付挂钩。

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群众安全放心用药。

从中可以看出,在保基本的同时,倒逼药品降价,也是基药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