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FDA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实体药店有447037家,较2015年下降了0.2%,药店数量总体虽略有下降,但其中有减、有增、也有合。减的方面与国家提高零售药店终端准入门槛、逐步加强监管(如GSP飞检)以及部分企业的经营不善有密切关系;在增的方面,米内网发现,在大型医院周边,悄然增加了几家当地实力较强的连锁门店,可见一些有前瞻眼光的零售药店正在为“处方外流”提前做好部署;而合的方面,则是更多的连锁药店随着自身发展所需以及资本的进入从而兼并更多门店,使得2016年连锁率(含加盟店)逼近50%。
从2016年连锁企业数量来看,2016年已达到5609家连锁企业,较2015年增长了13%,随着连锁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平均每家连锁企业的门店数量呈下滑态势,从2010年的平均每家连锁企业有59个门店下滑至2016年的平均每家连锁企业只有39家门店。随着连锁企业增多,连锁议价能力不断加强,工业在零售渠道的营销成本也面临着提升的风险。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规模为4929亿元,增长率为10.5%,其中,实体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规模为4644亿元,占94.2%的份额,增长率为7.6%,网上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规模为285亿元,占5.8%的份额,增长率为96.7%。2016年每家实体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平均规模已达103.9万元,较2015年上升了7.9%,这与人群消费能力及药品价格提升有关。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实体药店药品占比为72.6%,较去年上升1.2%,受实体药店医保报销政策影响,药品仍是实体药店的主营类别,药材类占比有小幅上升,而保健品、器械类占比均呈现下滑。2017上半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含实体和网上药店)药品规模达1813亿,同比增长8.0%。
在中国城市零售药店药品规模中,2016年,化学药与双跨品种的份额略有上升,化学药规模份额由2015年的51.95%上升至52.01%,双跨品种规模份额从2015年的8.6%上涨至8.8%,“处方外流”有迹可寻。
2016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竞争格局》显示,中成药规模约964亿元,从前十亚类规模增长率来看,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用药(主要有鸿茅药酒、舒筋健腰丸等)增长是较大的,为13.2%,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增长率为9.84%,这两个类别的药物在2016年的市场份额上也有较明显的提升,可见老年常见病用药也是中成药市场的主力。在前十中成药亚类里,妇科用药规模出现了负增长,市场份额也由5.98%下降至5.46%,主要是受到妇科炎症用药、乳腺增生等药物销售额下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