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概况
ABOUT US

第四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特邀报告(一)黄璐琦院士介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2022年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收官之年,在第四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题,介绍了2011年以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总体进展情况,从中药资源学发展、新物种发现、新认识等方面介绍了普查工作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总体进展情况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共调查全国2702个县,实现全覆盖。凝聚了一批从事中药资源工作的人员队伍,共有5万多人参与普查工作。获取了一批调查数据和标本实物,调查记录2800多万条,采集标本实物100余万份。

 

 

《Nature》专题报道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取得的重要成果

 

    创新性成果 中药资源学学科得到发展

    2011年以来各省新成立与中药资源相关的研究所27个、研究院11个,有近2/3的技术牵头单位增设中药资源专业或方向;发表中药资源相关研究论文1200多篇;出版中药资源相关专著220多部;与老挝合编出版《老挝草药典》。

 

黄璐琦院士在京拜会老挝前任国家主席本扬沃拉吉

 

    发现了一批新物种和新药用资源

    2019年出版的《新资源的发现及功效研究》,对普查期间发现的79个新物种进行植物亲缘学等的研究,结果显示60%以上的新物种有潜在药用价值。目前,各地发现的新物种有163个,其中广西、云南、安徽、湖南、湖北等发现的新种数量较多。

 

    

    对一些中药材有了新的认识

    如,现在使用的枸杞多为“甜”味,普查期间在西藏发现了苦枸杞。明代的《本草原始》记载:枸杞子,味“苦”。这对枸杞子药用和食用的差别有了新的认识。再如,在湖北仙人台发现的九牛草,与山下栽培的蕲艾不尽相同。《本草蒙筌》记载“遍求蕲州所产独茎、圆叶、背白、有芒者,称为艾之精英”。研究表明:九牛草具有“得气快、得气强、得气率高、得气感觉舒服、得气后效应长”等方面的优势。发现了消失百年的单眼蜈蚣,国际多足动物学会主席Gregory Edgecombe对发现单眼蜈蚣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发现苦枸杞

 

发现九牛草

 

    一批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统一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任务和要求,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吉林、贵州等省,基于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科技奖励。中国中医科学院设立了中药资源普查科学技术奖励,奖励了9项科技创新工作成果。由多位植物学专家和药学专家共同参与,出版了《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中国药用植物红皮书》等。

 

    

    编著了新时代第一个全国范围的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

    2021年发布《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2020)》,对全国中药材生产情况、各省域中药材生产情况、不同类型中药材的生产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从多个维度展示了全国中药材生产的基本情况。

 

    

    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编研《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分省卷,形成省域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报告(2011—2021年)。

    二是编研《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全国卷,重点梳理好中药资源种类、蕴藏量和产量、区划、创新性工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传统知识等六大方面的成果。

    三是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设,依托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置开放课题,启动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研究。

    四是充分发挥普查队伍和监测体系的作用,积极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开展道地药材保护、认证,探索与农业、统计及生态环境部门相关工作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