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概况
ABOUT US

上海12年来首次“投资负增长”

 
     7月22日的发布会中,一组数据引来关注——上半年上海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75.9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8%。这是上海自1999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期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
    统计专家认为,出现投资负增长,有长周期的因素。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蔡旭初介绍,从历史数据来看,投资总量在 1961年、1977年、1989年、1999年分别出现负增长,“从长周期看,大约每10年左右会出现这样一次投资下降,下降过程最长不超过三年。”
    从短期宏观环境来看,投资下降是宏观调控的正常结果,也是上海经济转型的需要,特别是后世博因素导致了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
    从宏观调控效应来看,今年国家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一步规范,这些调控举措都会对投资项目的融资产生影响。上半年,本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下降0.3%。其中,国内贷款下降18%。
    上半年,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1.3%,是三大投资领域当中唯一出现下降的。显而易见,这是因为“十一五”期间上海正逢筹办世博会,机场、轨交、越江等大量项目集中建成,很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提前释放,也导致今年上半年本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同比大幅下降。
    专家强调,从经济转型角度来看,上海正应该充分利用好投资周期性变化的机会,加快投资结构调整。蔡旭初指出,尽管投资总量下降,但是上海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盘子还是比较大,同时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上半年,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投资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一是非国有投资领域,股份制经济投资增长11%,外商投资增长25.4%;二是民生领域投资得到重点保障,上半年保障房投资占到住宅投资总量30.3%;三是工业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重点发展行业投资增长依然较快,高能耗行业投资则下降了39.5%。投资结构呈现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侧重的趋势,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成套设备等行业的投资增长都很快,其中生物医药投资增长88%,电子信息投资增长40.9%,成套设备投资增长23.6%。
    值得指出的是,从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来看,投资下降确实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并且,投资效应的显现有滞后性,如果投资动力较长时间不足,会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带来影响。另外,当前大家乐见消费增长势头,但投资与消费两者之间也存在关联,现在的投资力,若干年后可能转化为消费力。因此,面对投资减速,固然不必惊慌,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研究、跟踪重点项目。
    当前看,投资增长的趋势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比如,上半年5.8%的投资降幅与一季度相比已减少了2.3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一些重大项目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降幅还会继续收窄。市统计局初步预测,今年下半年的投资情况会好于上半年,投资规模预计与去年基本持平。(来源: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