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概况
ABOUT US

解暑良方香薷饮

  香薷,又名香茹、西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洲香薷的带花全草。
    中医认为,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经,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之功,外能发散风寒而解表,内能祛暑化湿而和中,性温而为燥烈,发汗而不峻猛,故暑天感邪而致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 胸闷腹痛,吐泻者尤适用。故《本草纲目》言“世医治暑病,以香薷为首药”。《本草正义》言“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
    药理研究表明,香薷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对肾血管能产生刺激作用而使肾小管充血,滤过压增高,呈现利尿作用。因此,夏日常用香薷煮粥服食或泡茶饮用,既可预防中暑,又可增进食欲。但香薷有耗气伤阴之弊,气虚、阴虚、表虚多汗者不宜选用。
    香薷饮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薷、厚朴、扁豆三味药组成。香薷素有“夏月麻黄”之称,长于疏表散寒,祛暑化湿;扁豆清热涤暑,化湿健脾;厚朴燥湿和中,理气开痞,三物合用,共奏外解表寒,内化暑湿之效。但香薷饮原方注明为防服药后呕吐,须 冷服。
    香薷饮制作及服用方法: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将三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10分钟后,水煎取汁,分次饮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