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概况
ABOUT US

2008童涵春堂中药文化博览会暨225届膏方节于11月1日隆重开幕

    2008年童涵春堂中药文化博览会于11月1日在老城隍庙,豫园新路20号隆重开幕,现场浓郁的中药文化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游客。手工泛丸,“童薄片”绝技上演,“铁皮枫斗”加工技艺表演等节目向市民展示了中药传统的制作工艺。为庆贺童涵春堂创立225周年,沪上5位书法、绘画名家齐聚活动现场,欣然提笔。就让我们一同走近童涵春堂,共同感受独特的中药文化底蕴。

热闹的中药文化博览会

l       道地药材——童涵春堂“铁皮枫斗”种植基地现场加工技艺展演

    药材可以像新茶一样现炒现卖?今天就让我们近距离地能真切见识一下名贵药材铁皮枫斗是如何新鲜采摘加工成品的。一根根高约10~30厘米的新鲜石斛,在药工的巧手下,经过木炭烤成八成熟再用手工制成一个个长为1~1.5cm,2~4个旋纹,直径在2~4mm的的螺旋形,一端为根头,具须根数条,称为“龙头”,另一端为茎尖,较细,称作“凤尾”。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皱纹,口尝有淡淡的特有香气,嚼之有黏性。这些也是辨别铁皮枫斗真伪优劣的主要标准。石斛属兰科植物,有多达87个品种,其中有药用价值的有43种。铁皮石斛是石斛类植物中药用价值最高的一种,被尊为“中华古代九大仙草”之首,且近年来由于其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记忆力;补五脏虚劳;抗衰老;抑制肿瘤;改善糖尿病症状;抗缺氧;对放化疗以及夜生活、烟酒过度者有显著效果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同和追捧,价需求和格也逐年走高,也是枫斗等药材市场鱼目混杂的重要原因。1987年10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其中铁皮石斛被列为保护品种。铁皮石斛加工后干品称铁皮枫斗。作为以道地药材闻名于世的百年老字号童涵春堂深知繁殖性状一致的种苗,并进行人工栽培,是保护发展这一名贵中药的必由之路,这对于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保证中药的可持续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童涵春堂在浙江建立了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据科学数据对比分析,在规范化种植的条件下,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与野生铁皮石斛基本一致。在本次中药文化博览会上,童涵春堂特地请来了基地的药工,现场展现从石斛到枫斗的加工制作过程。

l       绝技再现——童涵春堂“童薄片”传统特色绝活演示

    现今已有225年历史的童涵春堂,始终秉承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宗旨,经多年探索19世纪60年代开始不断对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和片型加以改进,以提高质量,使片型更美,形成了童涵春堂精制饮片系列:有称为“三制二淡”的制首乌、制胆星、制大黄和淡苁蓉、淡豆豉,有称为“五薄片”的法半夏片、淡附片、广郁金片、玄胡片和槟榔片,博得了“童薄片”的美称。有人赞誉说:“半夏如蝉翼,附子飞上天,玄胡、郁金像金箔,槟榔要切一O八片。”这些产品,不仅称誉户上,且传至汕头、厦门一带,后又销往香港、越南、印尼、南洋群岛等处。产品前冠以“童”字称号。如童半夏、童首乌、童厚朴、童阿胶等。“童薄片”近年来由于怀有绝技的老药工相继逝世,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童涵春堂花费两年多的时间,通过档案资料的考证、药工的口述和实际上万次的实验,终于将这门技术抢救成功。今天大家就能亲眼看到“童薄片”这一工艺在我们活动现场的演示,看身怀绝技的老药工们手起刀落中,如何将蚕豆大小的中药半夏可切成百余片,薄如蝉翼,透吸光亮,稍稍呵气,便能飘然而飞起,又如何将药材切成可透光看到报纸上文字的薄片。

l       传世工艺——童涵春堂中药“手工泛丸”表演
 
    用海绵轻轻地蘸些水,均匀地擦在竹匾上,一点点在竹匾上加适量的药材粉末,手拿竹筛慢慢地刷,刷出被湿润的药粉,然后扎马步,用腰部力量按顺时针方向摇动竹匾。反反复复,那些不起眼的药材粉末竟然渐渐成形,成为直径为2.5毫米大小的药丸。老药工陈志明师傅一手纯手工制作中药丸药的技术,不禁让我们赞叹没想到貌不惊人的中药还蕴藏着如此神奇的魅力。中药材的加工工具是中医药文化发展中不可忽视重要内容,更是中医药界历代先辈们经验智慧的结晶,从加工工具的设计上明显地反映出了先辈的聪明才智和对药物美感的追求。而使用这些工具的药工们,可以说是“身怀绝技”的高手,中药材经过他们的加工更显灵气。手工加工中药的工艺,有着机械化加工不可替代的优势,比方说经验,比方说文化等等。

 

童涵春堂卢国生(右二)总经理向中药行业协会许锦柏会长(右一)介绍公司膏方

邵老(中),许锦柏会长(左一)祝贺卢国生(右一)总经理“国药生辉”

老(右一)祝贺豫园商城董事长吴平(左一)和童涵春堂药业总经理卢国生(中)活动成功

倒书竹笔“天下一绝”

“天下一绝”为许锦柏会长(左三)疾笔题书

张丽摄影  童涵春堂供稿